【設計生活】動力建築的汽車博物館

文/圖‧丁榮生

 

汽車是動的,博物館卻是靜止的,那麼汽車的博物館要如何設計呢?是不是設計成「感覺是流動的」就可以了?本期將帶領大家領略德國賓士汽車博物館、BMW世界,以及保時捷跑車博物館,探索車迷心中的殿堂。

 

賓士汽車博物館

大大的三叉星,代表德國車的品質保證,是一間從小汽車、公車、卡車、垃圾車、各式工程車等無所不設計的汽車公司。早期其實是兩家公司,各自介入飛機丶船艦等設計,合併後決議採用三叉星為品牌標誌,一般解讀為此標誌表現了賓士汽車在海、陸、空三個領域的抱負。所以建築表現上應如何納各式車種於此「百川」型博物館呢?

 

 

位在斯圖加特的賓士汽車博物館,是由荷蘭UNStudio的Ben Van Berkel和Caroline Bos兩位建築師所設計,模擬DNA雙螺旋結構,猶如承接傳統與現代的紐帶,從汽車發明之初,一路走到今日並邁向未來。

這座以「未來」為概念的建築,建材大量採用與汽車相同的鋁合金玻璃,坡道展場的移動感則巧妙地結和汽車與人的緊密關係。將流動空間丶連續移動及水平全景視野集於一體,一如賓士標榜的技術先進、智慧化、時尚化。

當然三叉星依然存在,建築師運用幸運草的「三葉紋」來轉化。當參觀者一步入大廰抬頭看屋頂,即見溫暖的三叉天光灑落而下。三部以時空機器為概念的「子彈」電梯上上下下,平面空間也仿三片葉子來佈展,時時刻刻譲人知道:「你就在賓士汽車內。」

但除了頂層及地下樓是平面之外,其它基本不算是大家所熟悉的樓地板,而是能夠承載10輛大卡車的33公尺寬1.5公里長的「車道」,定義上是9層樓,一路螺旋下降直到地下樓。在這個完全沒有柱子,類似停車埸緩坡車道的七個展區,按照編年史順序展示賓士車的歷史和時代,看看從馬車到無人駕駛的油電車,賓士如何跟世界史連動在一起。

除卻汽車發明第一傳奇區和最後一個傳奇區的汽車競賽史之外,沿弧形苜蓿葉式的坡道向下延伸, 迴旋的兩條參觀道─ ─「Legend Tour(傳奇之旅)」與「Collection Tour(館藏之旅)」,在所謂樓板處彼此交錯,以編年時間軸展出各年代經典車款,小車、大車,甚至歷代消防車、警車都有,更有英國前王妃黛安娜及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等名人使用過的座駕。博物館建築就巧妙的和展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就像一部傳奇中的汽車,用三度空間的移動,讓這座佔地5,200多坪,展出160 輛汽車的博物館,讓人一覽迷人的賓士動感風采。

 

BMW世界

至於雙B的另一款─ ─BMW,也有自己的小型博物館,但真正呈現其駕御不拘文化的則是「BMW Welt」(德文意指BMW世界)。此棟呈現其汽車文化的建築只由幾根支柱深入地底提供支撐,另一端則連接著玻璃與鋼鐵所形成有如引擎噴出的渦流。這座雙錐體建築巧妙地融合了力量、動感與輕量化的設計,外觀誠如一座引擎散發出的扭力一般,傳遞其汽車設計邏輯於造型。

BMW世界是座客戶體驗和展覽中心,位於德國慕尼黑寶馬總部。設計目的是為了展示寶馬的產品,並為汽車配送中心,是一座看似三層卻常被認為是一層大展廳,並可聚集1,200人的建築。由奧地利解構主義建築事務所Coop Himmelb(l)au所打造,建築師Wolf D. Prix於開幕典禮上表示:「這個建築,不僅僅是一座汽車神殿,還是一個市集,以及分享動力知識的交流中心。」

外觀上富有引擎汽車的鮮明特色,沿著「動力街」(mobility street)從總部辦公室或組裝工廠那頭,跨過馬路直接進入展廳參觀,體驗全產品線的第一手汽車文化,如同打開車門進入座駕,體驗操控系統,並奔馳而出的那種奇妙動感。室內則感受到猶如進入引擎室一様的新奇,動力廊直接由對街的二樓切入,形成過廊曲道,連結著餐廳、會議室等服務核之後,進入二樓的半展場。挑空的一樓,隔著賣店,如山谷般,又過著一道橋,忽忽之間主展場就在腳下了,而腳步聲在雙錐之間迴蕩。

誠如建築師本人所言:「是以BMW車款充滿動感的特質為概念來設計這座建築。」動感的空間與輕量化的建築體,從外觀持續延伸到展間內部。屋頂內部上的波浪曲線有如不斷飄動的雲朵,走道則彷彿浮在半空中。牆體是開放式延伸型的設計,當展演廳有額外的活動時,有些牆面甚至可以完全隱藏起來。」總之,BMW Welt整座大樓仿如身處移動的狀態中。

外觀由沙漏造型帶來的視覺焦點,精彩的場景在步入展廳之後才徐徐展開。盤旋而上的汽車專用斜坡呈現螺旋狀,穿越整個展廳;別致曲線的人行道,也充滿神秘感;同時還裝載太陽能發電板,呼應節能環保的新潮流。

 

保時捷跑車博物館

保時捷911永遠是跑車的經典,博物館一樣採用911的弧線型驚豔,同樣帶給現代建築一種震撼。

 

位在慕尼黑郊區,以白色為主調的博物館僅僅依靠三支大柱支撐著一部類911的車體,博物館彷彿懸浮在空中,如同保時捷跑車加速前進一般,漂浮卻有如藝術般的美麗載具。如此前衛的設計,在開館時起就引起車迷極大的轟動。

來自維也納Delugan Meissl建築公司的設計師羅曼‧德魯根(Roman Delugan)一開始就決心把車迷將保時捷放在中心珍重的感覺呈現出來,一如在賽道上,粉絲們看到保時捷跑車的眼神一般。他認為「建築不應僅僅被當作一棟房子,而應該對人的精神和軀體產生影響。這座博物館應該讓每個人都能真切感受到保時捷的世界。」所以別具一格的設計就在此氛圍下進行。如同汽車設計般,他將重心擺在結構和採光分析,使得整座博物館如懸浮在空中般,也像環伺在旁的落羽松,隨風飄動般輕盈,同時又讓結構柱如松樹般從地下生長出的穏重。

外觀上可以看到一支長電梯由地面連結而上,從馬路或電車上看過來,這寬度橫跨60公尺的半空建築如一件雕刻品般矗立在街面,壯碩的造型,不僅形成都市地標,並且把這一帶原本是工廠區的意象,轉為具有現代都市的新鮮感覺。

展廳則呼應此一漂浮意象,在全白中把汽車動力的重感柔化。挑空局部兩層的展間,由廻旋梯構成,譲參觀者從上下、內外相視對看,猶如在賽車場看911跑車呼嘯而過,就是保時捷動力美學的極致。

汽車左右了當代近百年來的生活演變,動力美學也形塑這個世代的每一個人,希冀藉由汽車博物館建築讓大家更加了解動力之美!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