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訪嬌生公司視力保健亞太區專業事務發展與教育部門資深總監陳偉杰
文/ 廖思婷‧O.D. 台灣眼視光學學會秘書長‧ 莊友楨眼科驗光師
嬌生公司視力保健亞太區專業事務發展與教育部門資深總監陳偉杰
來自新加坡眼鏡行第二代的陳偉杰總監,從小對眼鏡業不陌生;在父母的栽培下,前往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研讀視光。加入嬌生公司視力保健已有十六年之久,主要工作內容包括與眼科專業人士們如眼科醫師、視光師、視光學校與學生建立關係,並提供臨床工作上或教育學習上所需要的資源;以提升客戶的專業服務品質。
陳總監也曾擔任新加坡視光師公會理監事( Singapore OptometricAssociation ),積極參與視光的發展。今年一月,他剛好前來台灣開會,藉此了解並關心台灣視光界於驗光人員法立法後的發展,並透過台灣眼視光學學會的採訪與讀者分享其他國家於視光產業發展的經驗。
Q . 身為嬌生視力保健公司亞太區總監,不知你對過去幾年,各國視光產業的發展有何看法?
以光學產業來說,新科技帶來許多大幅改變,驗光儀器愈來愈精準,也愈來愈方便,所以未來單純驗光的層面,透過機器與電腦的進化,可能會愈來愈簡單。第二、社群網路、APP 等,讓訊息更快速交流,提升消費者做決定的主導權。想要光顧哪家診所或眼鏡門市,消費者都可透過社群網站察看對商家的評論並快速做決定。又如想要購買什麼產品,也可直接於網路上購買等等。
這些行為的改變帶來了一體兩面的影響,一方面科技讓店家可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但卻同時又弱化了眼鏡店提供諮詢與建議的機會。以亞太區的視光專業來說,許多國家都在轉型演化中。過去我們以驗光、配鏡為主,以銷售產品為導向,但許多國家已慢慢地加強服務的重要性,以服務「人」為主,更在意消費者從入門到離開,在驗光所整體體驗到的感覺。
Q. 台灣驗光人員法於 2016 年通過,並於2017 年有了第一批通過國考的驗光人員。是否能給予台灣驗光人員一些建議分享?
首先,誠心的恭喜台灣邁入專業時代。驗光人員法通過,表示政府正式認同這個行業的專業性,但這只是另一個旅程的開始。由商轉醫,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即可達成的目標。其中最難的是觀念與心態的轉變。
於世界各國,在驗光人員法通過後,政府會期許驗光人員加入守護國民眼睛健康的行列。但也以守護國民眼睛健康為出發點,對驗光人員提出諸多要求與管理。對向來擅長零售業,以產品為主的眼鏡店家來說,可能會覺得遭受到許多的挑戰。觀看亞太區幾個國家的視光發展歷史,這是普遍存在,並可以理解的。雖然一樣有驗光人員法,但在通過後,有的國家變化不大,但有些變化很大;前途發展最大的差別在於當地的驗光人員能否快速認清「全民眼睛健康為第一考量」,而進行配套措施的改變。
這些改變包括透過繼續教育強化醫學知識,到建立轉診制度確保患者受到該有的健康照護,甚至到視光教育的長程規劃等。以公共衛生的概念來說,為保護國民健康,初期剛加入醫事人員行列的驗光師生在參與眼睛與視力的保健上是非常受限的。但若整個行業能愈快速地調整觀念,強化自我專業能力,愈能更快的勝任更多醫療保健的責任。
Q. 是否能與讀者分享隱形眼鏡相關的最新發展,以及對隱形眼鏡驗配者的建議?
隱形眼鏡的發展日新月異。近視控制鏡片是這幾年的熱門話題,未來也可能會有跟眼睛健康息息相關不同強化功能的科技誕生。科技的進步讓消費者能方便的取得醫療相關知識。隨著保健意識的提升,消費者對驗光人員的期望也相對的提高。
眼鏡與隱形眼鏡是視光的根本,應鼓勵驗光人員在邁入專業時代時,從基本隱形眼鏡的驗配開始扮演醫事人員的角色,守護患者的眼睛健康。務必扮演諮詢顧問的角色,透過問診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完整的檢查流程,包括透過裂隙燈檢查眼睛是否適合配戴隱形眼鏡;並運用衛教推薦適合的產品解決問題,以及正確的使用觀念等。
訪談最後陳總監也再次恭喜台灣眼鏡業、驗光人員在視光史上邁入新的里程碑。先人的努力讓我們有今日的成就。但未來的發展有千萬種可能,將取決於今日的心態與作為!
【採訪者簡介】
廖思婷
加拿大卑詩省大學微生物學士‧ 美國賓州視力光學學院O.D.,曾任職於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嬌生
視光學苑總監。現服務於高雄台大莊友楨眼科,與夫婿一起經營眼科診所。於2016 年9 月起為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視光系兼任專技助理教授。身為第一線視光人員,利用閒餘時間,針對特定主題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撰寫成稿,並透過《當代眼鏡》雜誌與大家分享!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