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五花八門 世界充滿著最美的圖書館

不知何時開始,全球總是被世界最美的XXX(圖書館、美術館、橋梁….)所充斥,在眾多名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圖書館,所以世界最美的圖書館無疑是我會特別造訪的地方。今天就以世界五座圖書館,與大家分享書中樂園。
 
 
將書櫃連結成圖書館的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
 
 
東京郊區的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是座兩層樓階梯式建築,由新建的圖書館和翻新的畫廊組合而成,是青年建築師藤本壯介的作品。此館以書架為最主要的設計元素。藤本表示,他將圖書館當成一艘巨大的方舟,利用二十萬個書櫃,十萬個放置在開放區塊,以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拿到書為原則,是以方舟內充滿了書與書櫃。他更說道,一座不同凡響的圖書館是由書、書櫃、光與空間所構成。打造一座由螺旋形書櫃所環繞的圖書館,讓讀者可在這無限的螺旋之中找書為樂。
 
一進館,便被那九公尺高的書牆所震撼,好像書已經變成無窮無盡的書之森林。而書櫃所組成的螺旋陣列持續延伸,好似把人都帶到了邊緣,書森林更像長出更多的書山一般,再把你帶向螺旋更深層的角落。從「書櫃就是圖書館」的想法為起點,形成書森林後又讓人聯想到書山,展現一層又一層的樂趣。
 
藤本壯介說:「我心目中的大學,是由映入眼簾的長條形書櫃綿延伸展,令人瞬間聯想起圖書館,又震懾於書的無限多,聯想到知識的浩瀚無垠,其如夢似幻的最終,則是人的智慧。」層層交疊的書櫃締造出在深不見底的書林中無限探索的概念,並形成類似迷宮的空間效果,所以整座圖書館充滿了知識無窮的想像。
 
 
 
來了就不要打瞌睡的柏林洪堡大學圖書館
 
 
歷史悠久的德國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其中央圖書館位於高架捷運站旁。這也是座藏書庫與閱覽室分離的圖書館,藏書庫還能用來隔離閱覽室與高架軌道間的雜音。由瑞士建築師馬克.杜勒(MAX DUDLER)設計,將圖書館的閱覽室轉變為類公共舞台,採層層退縮的造型,如同戲劇院或音樂廳內的座席。高達十層的閱覽室分兩邊相對而坐,在這裡,對面就會有一位讀者遙遙面對著你,所以在圖書館內要認真讀書,就連打瞌睡都要有相當的勇氣。有人說,身處圖書館的莘莘學子,既是這齣讀書大戲的「觀賞者」,同時也成了「表演者」。
 
中央閱讀區後的藏書庫約有兩百萬冊,也是德語文化圈規模最大的集中式開架閱覽場所。馬克.杜勒為何將中央核心區塑造成最有特色的部分?這個長七十、寬十二、高二十公尺的多層階梯式閱覽區,不會令人產生壓力嗎?他說:「我在頂部開了天窗讓陽光灑落,並以格柵牆面環抱其間,格柵牆面外是對稱的開放式書架。此種分區能讓讀書變得有程序,也會產生秩序,讀書的秩序感也是設計的程序。」咖啡廳、列印服務區、寄物區等設施空間,則集中在一樓與地下室,不會干擾到樓上閱讀區。
 
這座柏林年度建築獎作品,體現了德國設計的嚴謹、序列、細部優雅等特色。夢幻感十足,但就是不能打瞌睡。
 
 
 
白帥帥的不只是牙齒,也是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
 
 
榮獲2013年圖書館設計大獎的德國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由韓裔建築師李恩楊設計,也是從全球兩百三十五件建築比圖中脫穎而出的作品。這座圖書館為地下二樓,地上九樓的純白巨大立方體。建築師說:「立方體結構的靈感來自著名的世界遺產古羅馬萬神殿。那是祭祀太陽神阿波羅的地方,所以在圓頂建築中央的最高點挖了個圓洞,讓陽光灑落,象徵太陽無所不在,因陽光隨著時間、季節,光影的變化,位置都不一致。」
 
這座圖書館分成上下兩段,五層樓挑高的中庭為圖書館的心臟,也是書庫與進入圖書館的動線、活動集中的樓板,能使自然光穿透屋頂,射入館內各處。因此全館都無直接照明,燈光都打到白色壁面,再漫射到書本上。
 
圖書館與閱覽室同時並存,因此上半層也是逐層退縮。純白的壁面、純白的樓梯與純白的書架,所有顏色都由圖書的書背構成,對比於五個樓板的龐大空間,各個書背的顏色雖小,卻有無限的色差,如同印象派畫家莫內的點描荷花。在陽光的照射下,中間點綴的淺藍色沙發、各種顏色的圖書以及人們移動其間的樣貌,真正是一幅當代點描圖書館畫作。
 
而陽光甚至能穿透五樓地板,直入挑空的一樓。此活動區能舉辦各種活動,包括簽名售書、閱讀和展覽。無怪乎這座內為白色外牆為銀色的圖書館,一完工後就吸引著大量市民的到來。
 
 
 
冷調清水混凝土搭配溫暖的木櫃書架,營造最流行的杭州圖書館
 
 
「我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想上學又沒經濟能力,所以只能自己賺錢,晚上去書店看書。走上建築設計路,書是最大的動力。」憶起當年,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著手設計杭州郊區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時頗有感慨,而這座建築裡有座圖書館──曉書館,就是他設計的動力之一。
 
陽光灑落在大片落地窗,三層樓的書櫃容納著4993個格子,格子內的每本書都來自一位愛書人真心實意的推薦。本地居民暱稱為「大屋頂」的建築,含括了會議中心、展示館及圖書館。這座自發成立的社區圖書館,新場館竟然透過管道,請到了安藤來量身設計。
 
有「清水混凝土詩人」之稱的安藤忠雄,作品中充滿了光影、水盤,容納在清水混凝土這等最單純的建築裡,而這裡更是林木重重綠蔭盎然。書籍放置在安藤設計的日式書架裡,每當日落時分,鵝黃色的照射燈打在書上,透過落地大玻璃所透出的溫暖光暈,與清水混凝土的冷冽形成巨大的反差。
 
安藤在設計之初就說:「有河流,有竹林,這裡能設計出和自然環境融合成一體的東西。」他以清水混凝土、幾何空間、光影效果等建築風格吸引著人們,但對他來說,建築是人與自然的中介,所以建築中不可忽略的便是自然。抽象化的光、水、風及樹花草總以各種形式融入建築,共同呈現出引人思考的空間,良渚文化藝術村的圖書館就是這麼一個經典設計。
 
 
 
以拱型打造美美的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
 
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設計了台大社科院暨圖書館,其數十座傘狀造型屋頂,間或不規則排列,各個傘狀頂間所洩落而下的光影,成為台灣最浪漫的圖書館,廣受眾人喜愛。而其在東京多摩美術大學的學校圖書館,更為人推崇。
 
美術大學總有特殊的設計效應,他以隨機設置的多個拱形,塑造充滿自然光的圖書館,並打造隧道般的連續視覺印象,每每令參訪的讀者讚嘆不已。伊東豐雄說:「這個圖書館位在前往各個教室的必經之路上,所以首要訴求就是如何讓圖書館為所有學生提供開放的公共空間。」
 
過去的圖書館都設計得很封閉,但他們逆向思考,一樓有開闊的長廊空間,為學生提供穿越校園通往室內的道路。為了讓人以及視覺能自由地貫穿圖書館,才以隨機排列的拱形營造一種親密感,使傾斜的地面和外面的庭園風景與圖書館保持連續,不至於中斷。
 
而交匯的拱形則把圖書館柔和地劃分成不同區域,加上書架以及不同形狀的閱讀桌,讓劃分而成的各個區塊,形成相當個性又和整體空間保持連續感的一座圖書館。一樓有類似酒吧櫃檯的影片瀏覽區,設置了擺放最新雜誌的大玻璃桌,讓在圖書館外等待公車的學生能就近打發時間。
 
多摩美術大學讓每個人在與書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風格。如同走進一座樹林或山洞,在穿梭中,柔和的相互關係形成於拱廊的空間之中,創造力從此散發到整個校園。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