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運用 眼鏡、隱形眼鏡與戶外活動的重要

前言
近視控制是近年來國際眼科與視光的重要討論議題,筆者4 月22 日有幸參加台灣眼視光學學會邀請國際近視權威研究機構Brien Holden VisionInstitute,來台演講「近視控制新討論」,特別將陳家偉博士所主講的「運用眼鏡、隱形眼鏡與戶外活動的重要」整理成稿,與所有視光人員分享。
 
近視已經是全球性的問題,WHO 發表了一份報告,在2050 年,全球將會有一半的人口都是近視,且10% 為高度近視(近視度數高於-5.00D),因此驗光師需要了解更多近視管控的方法。不同的光學及戶外活動的干預,對近視防控(控制)有多少效果?眼視光的從業人員在臨床上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2016 年, 在英國的Aston 大學,JamesWolffsohn 教授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在許多國家的調查中,很多人都是使用單焦點鏡片做近視防控的方法,由此可知,大家對近視防控的知識還不夠了解。再者,到底近視要到幾度才開始做近視防控?對於近視防控的方法中,在上一期翁延舜小姐的演講中也有提到,周邊離焦就是最主要的原因。許多報告都指出,周邊離焦鏡片可使視網膜周邊產生近視型離焦,使影像呈現在視網膜前面,這個理論是避免讓眼軸拉長。
 
配戴框架眼鏡是從業人員最常接觸的視力矯正方式之一,過去針對近視控制有許多方法,如降度、雙焦點鏡片、多焦點鏡片、周邊離焦鏡片、周邊離焦加上漸進多焦點鏡片。許多亞洲國家的家長聽到孩子有近視時,第一時間都會問驗光師,可否能不要戴眼鏡?可否戴淺一點的度數?然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當孩子有近視時,要戴足度數及全天配戴眼鏡,才是最基本的視力矯正方式。
 
也有研究指出,孩童使用全矯正鏡片與孩童配戴降度數鏡片校正的數據比較,結果顯示,降度數矯正的孩童,度數加深的速度比較快。
 
除了單光鏡片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矯正方式可以使用?
 
雙光鏡片是否能降低近視發展的速度?有內斜視的患者,配戴雙光鏡有一定的控制效果,這與周邊離焦的理論無關,可能是與內斜視所造成的Esophoria 有關。雙光鏡片由於有另一個設計,稱為Executive Bifocal(E 型雙光鏡)。E 型雙光鏡的效果比圓形雙光鏡片的效果還要好,它的效果可以達到50% 的控制。到目前為止,就雙光鏡片而言,E 型的效果是最好的。
 
漸進多焦點鏡片也是近期比較熱門的矯正方法之一。但是漸進多焦點鏡片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這是否與調節能力有關,仍然是個問號。目前依然有其他的研究持續進行中,以目前的研究數據而言,漸進多焦點鏡片的效果,比E 型雙光鏡還要差。
 
先前所發表的研究論文COMET 1 &COMET 2 指出,漸進多焦點做近視防控的效果依然是未知數,這是因周邊離焦所導致的嗎?也有學者在探討,近視控制的效果與調節遲滯、調節力、AC/A 比及雙眼視功能這些因素都還是未知數。而周邊離焦加上多焦點鏡片對近視防控的功效,目前的研究並未顯示出有明顯的效果。
 
近視防控的效果,患者的依從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雙光鏡片對孩童而言,要多少的加入度(Add)才夠呢?有研究指出,最多+2.50D,若超過+2.50D,對孩子用眼的依從性將有不好的效果,且可能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孩童使用鏡片的情形也要考慮,視光師要了解孩童配戴鏡片的依從性有多高。
 
鏡架要如何配戴才正確呢?
• 驗配高度:雙光鏡片的位置應該在瞳孔下緣的位置。
• 孩童配戴漸進多焦點鏡片時,近用區應移高2-4mm。
• 孩童配戴成長樂鏡片,須留意是否會有頭暈的感覺。
 
配戴鏡架的舒適條件,應該是要關注眼球移動而非頭部移動,否則會影響效果。患者的回診檢查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在剛配戴的期間,第一個月就應該要回診檢查。穩定之後,每隔六個月回診即可。配戴鏡片的適應期,大多一個星期都可以適應,否則應更換其他的方法治療,特別是有兩種孩童需多加留意,分別是戶外活動多的孩童,以及念書時間很長的孩童,這都會影響配戴的結果。
 
近視控制的隱形眼鏡,包含了如何配戴、取下隱形眼鏡,一般以日拋式隱形眼鏡最佳,避免因鏡片清潔不乾淨,造成眼睛感染。
 
• 雙焦點鏡片:療效高達72%,但非隨機分配,有待確定。
 
• 離焦型鏡片(Dual Focus/MiSight):看近沒問題,看遠可能受影響。
 
• 中央及周邊離焦:設計與眼鏡片的成長樂一樣,患者看遠的視力可能會受影響。
 
• 景深擴展鏡(EDOF):運用高階像差來中和視網膜上面的景象,使在視網膜前的影像更清楚。為了配合每位患者眼睛的像差不同,運用景深的效果讓患者看遠、看中、看近都清楚,唯一的缺點就是看遠稍微模糊。
 
• 角膜塑型鏡:在臨床上已證實為有效控制近視增加速度的方法。
 
角膜塑型術
 
 
最後跟大家分享,不管配戴哪種鏡片,使用何種矯正方式,孩童的屈光不正都應該做散瞳驗光。目前台灣只能由眼科醫師使用散瞳劑,依未來的發展,視光師也須注意散瞳驗光檢查的重要性。視光師應鼓勵患者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並追蹤其眼軸增長的幅度,避免矯正不足的問題發生。把握近視控制的治療期及提供不同的方式給患者,若能愈早治療,效果愈好。
 
兒童近視控制/管理重點整理
  • 散瞳驗光很重要
  •  以目前實證醫學而言,散瞳劑與角膜塑型術是目前最有效的二種方式
  • 戶外活動多一些
  •  3C 產品少一點

筆者心得

每種矯正方式都有優缺點,視光師應選擇最適合的方式給患者。眼睛健康的矯正及使用方法是最重要的環節,視光師更應了解及學習目前臨床上有哪些視力矯正方式,以及最新的臨床實驗結果,並相信有科學證實的根據與資料,以提供給患者或客戶。這樣在近視控制的過程中,才能達到理想的結果。
 
目前為止,近視控制最好的方法是點用散瞳劑(Atropine)及配戴角膜塑型鏡,當然,臨床上還有很多實驗正在進行中,很快地,我們也能得知更多有關近視控制方法的報告。不論選擇何種矯正方式,都應視不同矯正方式及患者的配合度來選擇,所以視光師的職責更應了解哪種方式最適合你的患者。當然,多一些戶外活動,少一點3C 產品的使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這些都是未來視光師要提供給患者的衛教觀念。
 
文/ 陳佳琪.
2014 年於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系取得博士學位,現任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助理教授、英國隱形眼鏡協會會士、香港角膜塑形鏡學會會員。
專業領域為隱形眼鏡、角膜塑形鏡及近視控制研究。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