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台灣眼鏡業在國際接軌上的努力!

 文.Bison
 
 
 
 
詡為眼鏡旅人的我,喜歡到各國找 尋具有不同特色的眼鏡,在我的腦袋中存著一幅「世界地圖」,藉由文章或網路跟大家分享,甚至藉著與亞洲大學視光學系每年舉辦的「眼鏡新美學革命」種下台灣眼鏡文化希望的種子,因為我希望看到台灣眼鏡產業的提升,讓大家在眼鏡的國際舞台上抬頭挺胸的說:「I come from Taiwan」,這就是我的眼鏡國際觀!
 
 
改變的力量現在台灣眼鏡界最熱的話題應該是:「你開始準備驗光人員國考了嗎?」、「你去參加驗光補習班了嗎?」或是「你報名成功了嗎?」等等。筆者也觀察到台灣視光學界也到處上課、出書,忙得不亦樂乎!但這些都不會讓我感到興趣,倒是有一間視光學校讓我笑出來了─ ─亞洲大學視光學系,我觀察這間學校很久,他們不辦證照班,只做他們認為有意義的事,剛開始我覺得這間學校笨笨的,後來我發現他們分享的「不是資訊」而是「理念」,「一種心情」、「一種愉悅」,不是冷冰冰的消息而是有溫度的故事。
 
在亞洲大學視光學系的網頁上,可以看見該校定期有來自國外的視光老師來學校上課,最近還有學生到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視光學院交流,這對常常一個人飛到不同國家的我而言,看到學生們結伴一起到國外進行交流學習,突然感受到一股年輕熱血的的氣息,不但可以體驗國外的生活,看著紐西蘭的美景,呼吸著紐西蘭清新的空氣,更棒的是可以到國際殿堂學習國際大師們的知識與氣度。
 
看到學生們分享的照片,在偌大的教室中坐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認真聽著教授的精采分享;進到真正國際視光臨床中心診間見習,學習每個專業視光師的溝通技巧,以及如何展現專業,真的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比起在課堂聽課更有感覺,看到亞大視光同學穿著白袍,別著屬於自己的奧克蘭大學視光學院學生名牌,看到學生的自信與光芒,似乎也看到「新的台灣視光」,清新、專業與希望,好喜歡這樣的視光,感覺不只是我一個怪咖,而是有種有別於以往台灣視光的感覺,我想這就是「改變」的力量!
 
當然也很樂見愈來愈多視光學校勇於改變,及視光產業夥伴願意改變,一起改變台灣視光產業,讓大家的生活有品質有品味,我相信「改變」的力量,至少已經看到有學校正朝向這個方向走,也希望有更多夥伴加入,人活著總是要有希望,不是嗎?
 
 
 
 
 
 
米蘭生活記
 
 
 
接著來想跟大家來聊聊這次 2017 米蘭 MIDO 眼鏡展,這次筆者提早約 10 天飛到歐洲,首先去威尼斯看看老朋友,老朋友喜歡騎馬,所以陪著他騎了幾天的馬,這段期間威尼斯的天氣意外的好,只不過氣溫實在很低,但騎馬運動量大,所以不一會兒體溫就升上來了。
 
另外這趟也搭了許多次的渡輪,是那種真正的渡輪,一歐元就可以跟當地居民一樣,或坐或站幾分鐘就到對岸,比起走路繞到橋上再走下來,這樣快多了!走累了就走進咖啡店喝杯咖啡吃個點心,我以為這種事只有觀光客才會做,結果當地朋友驕傲的跟我說:「義大利擁有世界最好吃的咖啡、點心還有橄欖油。」但我的看法卻跟他不同,我認為他們的牛肉跟燉飯一流,至於咖啡則是一般般。
 
之後我又去訪問了一間設計中心,這是義大利知名服飾品牌班尼頓的附屬機構FABRICA 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跟台灣大學教育中的育成中心很像,不過多了一個公益的目的。它每年吸引全世界上萬個未超過 25 歲的年輕人來這裡實習、工作、創作、學習、互相交流各國文化,FABRICA 提供每個月 700 歐元的生活費及免費的住宿及伙食。
 
FABRICA 並與全世界知名的企業合作,例如日本的大金空調 、 airbnb……等,並且籌辦展覽、發行書籍甚至設計傳播影音等多媒體宣傳,意圖去跟社會階層及團體溝通他們所謂的「理念」,所以這裡被稱為研究中心而不是公司。
 
 
 
 
 
我在 FABRICA 駐足好久,最讓我感動的是在這裡遇見了一位台灣來的女生,這位女生興奮地看著我並驚訝我為何會出現在這裡?由於帶我來這裡參觀的朋友正是這個研究中心的頭頭,所以台灣女生更訝異了!她說她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進到這個研究機構的台灣人,她開心地跟我說她正跟全世界最優秀的藝術家在一起工作,她學到好多!看到說的很激動並且熱淚盈眶的這位台灣小女生,我真替她到高興,在 FABRICA 這裡可以看見世界最優秀的一群人正在思考及努力跟這個世界溝通。
 
喔!忘了交代一下這個設計中心是由日本知名建築師─ ─ 安藤忠雄所設計,還好筆者年輕時有練過,知道一點皮毛,才不至於讓年輕人恥笑什麼都不懂,好的設計真的是直擊人心,讓人過目不忘啊!
 
參觀過傳奇的 FABRICA 研究中心,我搭著朋友的便車進到米蘭市中心,我位在米蘭小小的窩,在這裡我熟悉一切環境所需,我漸漸把米蘭打造成台北,我知道去哪裡吃滷肉飯跟酸辣湯,也知道去哪裡買花,回家為自己插上一盆美麗的擺設;也喜歡去熟悉的傳統市場跟超市,挑選食材然後回家為自己煮上一桌拿手好菜,雖然在這裡沒人跟我分享這些喜悅,但我知道我已跟這裡接軌了,我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該說的,過了幾天這樣逍遙的日子,米蘭 MIDO 眼鏡展總算到來,我懷著平靜的心情搭車前往會場,快速地繞了一圈意圖想發現什麼新奇的事物?
 
結果讓我大失所望,並沒發現什麼可以讓我感到有啟發的新鮮事物,倒是在會場裡我遇見了「眼鏡瘋巢」社團裡的幾個好朋友,大家坐下來聊了好一陣, 多嘴的我當然又免不了長舌一下,希望大家不要介意才好!這次的展覽,品牌來去很多,木質眼鏡的快速退燒, 3D 列印眼鏡的崛起,不鏽鋼薄片眼鏡的了無新意,偽名品品牌的趨於平靜等現況都讓我不意外,最讓我意外的為「手作眼鏡」的新趨勢,這種以極少數量接單生產的製造方式呼應著 3D 列印技術的成熟與普及應用,不管機器或是手造多樣少量已是一個新興的發展趨勢。
 
所以,本期跟大家聊了兩件跟國際發展有關係的事,一是國際教育資源共享平台的架設成功;另一件是筆者慢慢融入另一個國家的生活,更了解他們在想些什麼?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更具備競爭力!成功的國際化讓我們有競爭力,要跟世界一流的人才學習解決世界的問題,這是我想做的一件事,我樂意用我的生命趣味它,一起努力!
 
 
 
 
 
 
【作者簡介】
Bison 現任教於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專門教授「眼鏡鑑賞 與搭配」課程,也是尊貴眼鏡與囍視來國際有限公司的經營者,經常於媒體發表文章及撰寫專欄,並擁有十餘年全世界參訪各大眼鏡展經驗。
 
提倡「眼鏡造型師」觀念,熱愛眼鏡及生活中有趣事物,希望藉此專欄與大家分享眼鏡相關資訊 以及個人見解。想了解更多請加入 FB 粉絲團。
 
 
【眼鏡博士 Bison】 facebook.com/glassesBison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