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而有力的字眼會增強影響力,所以要避免使用柔弱的字眼,譬如:可能、希望、打算、試著,這些都是柔弱的字眼,不要出現在簡報中。一位行銷主管聲稱:「我正在試著開發新產品」,於是我問他:「你的『試著』是什麼意思?」他說,因為一切都還沒開始。我說:「我希望聽到的是,你正積極地從事新產品的開發。」「試著」(trying)這個字眼暗喻可能會失敗。
大多數的用字都可以強化影響力,只要做簡報前多費點心思。好比如果我們遇到「問題」,最好改口說正在接受「挑戰」,因為聽者會讚美你的勇氣。如果你說某些事自己「可以處理」,倒不如說「可以達成」。這種強而有力的原則,也能運用到表達某事的「程度」,譬如,與其使用「至少」,不如使用「更多」或是「超過」都更好。
使用「力道強勁」的字眼,是區分簡報和單純日常交談的重要因素。簡報的風格最根本之處在於需要升高一兩個音符,使表達來得更清楚、具體、直截了當。但要切記,每個字彙的力道強度會隨著時代的推移而變化。我曾經認為「挑戰」比「問題」這個字彙的力道強勁,可是金融圈的朋友告訴我,由於景氣嚴重衰退,因此「挑戰」這個字眼成為陳腔濫調。此外,有些人不懂如何使用押韻的句子,其實若巧妙地運用,就能讓簡報更易於記憶。
祕訣4.不要用否定字
魔術師都會從觀眾的腦海中創造焦點,但如果他們對上台當助手的觀眾下達不清楚的指令,表演就會搞砸。若是魔術師用了否定句,譬如「不要移動一步」,傳達的焦點就會變成兩個。上台的那位觀眾首先會想到「移動」,接著又想到「不可以」,但若是下達「絕對靜止」這樣的指示就很明確。
否定句是很有趣的,因為聽到否定句時,必須先釐清思路才能確實了解。例如,你要求一個小朋友端飲料過來,你可能會說:「不要打翻了」,結果他們很可能還是會打翻,因為那個小朋友的腦海會先注意到「打翻」這個字眼,其次才是「不要」。如果是雙重否定句則會讓大腦更混淆。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由於使用多重否定語「我無法不同意你更多」,還曾獲得不知所云的滑稽模仿獎。
避免否定句的辦法就是盡可能轉換成正面說法,正面的敘述比較有效率,因為我們都是以正面和圖像式的方式在思考。譬如之前的例子:「不要打翻了」,改說:「拿好」。因為後者的敘述給了對方明確的執行指令,但前者除了否定之外,什麼都沒有。當然也有例外:
一. 以對比的句型表達想法。如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說:「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二. 以客觀、信任的否定句鋪陳想法。譬如:「不要買,除非你真的需要。」
三. 使用否定句是最不具效率的表達方法,但有些否定句已經牢牢嵌進我們的語言,雖然所隱含的否定意義已經消失,但大家還是喜歡使用。譬如:「難以忘懷的」似乎比「值得記憶的」來得有力量。
學校是我所見過應避免使用否定句的最佳個案。我兒子的期中報告出現這樣的評語:「你很努力達到成果,而且組織力很好,沒有『不成功』的。」我的孩子看到評語後哭了,因為他看到「不成功」這個字眼。十一歲小朋友的腦中無法釐清真正的訊息,其實他的老師真正的意思是,這份期中報告做得很成功。因此避免使用否定字,才能順暢地傳遞正確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