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期企劃】開啟數位媒體的新視野

當代400期的翻轉時刻

400 期里程碑的省思
 
 
在全世界這波停掉紙本雜誌的浪潮中,《當代眼鏡》揚著堅持信念的帆,努力迎風前行。我們沒有奧援、沒有後盾,憑藉著長時間累積的讀者群,和每一位台灣島上的眼鏡從業人員搏感情。如今,《當代眼鏡》滿400 期了。
 
若您是業界資深的前輩,在過去近四十個年頭中,您必定曾經讀過、翻過、收藏過、點評過這400 本雜誌中的某些部分。紙張雖薄,卻承載著數個世代的興衰起落;歷經了這個行業轉變最劇烈的年代。在這個別具意義的里程碑上,《當代眼鏡》的編輯團隊無數次的詢問自己:「我們該如何迎戰下一個400 期呢? 」
 
 
 
雜誌精品化 • 流通數位化
 
某次偶然的機會, 我從《TIME》雜誌全球執行長Joe Ripp 在2017 年FIPP 世界雜誌大會(FIPP World Magazine Congress) 上發表的演說中得到啟發。Joe Ripp 直言:「傳統紙本產業要在未來逐漸轉型為內容產業」。也就是說,在紙本發行量逐漸減少的趨勢不可逆的前提之下,雜誌的編輯團隊必須更加努力掌握核心讀者的閱讀喜好,進行「質」的轉變,將內容獨特化。換言之,雜誌必須將自己的品牌打造成Louis Vuitton、Gucci 般獨特且難以取代的優質精品,未來才能繼續保有生存空間。
 
產出質量俱佳的內容還不夠,隨著國際紙張價格節節攀高、中華郵政大幅漲價等影響,許多外在條件皆嚴重打擊紙本雜誌的生存。「轉型」不再只是一個理想,而是必須即刻進行的事。就在此刻,《當代眼鏡》將以數位媒體的新身分和讀者見面。
 
 
 
《當代眼鏡》電子版登上Issuu 平台
 
在398 期六月號雜誌中,《當代眼鏡》首度將放在Issuu 平台上的電子版本介紹給大家。讀者對於紙本雜誌的眷戀,我們完全理解,但不可否認的,電子版有著太多太多無法取代的便利性。
 
好幾次,在眼鏡展覽上,當代遇到抱怨閱讀不便的讀者「我們三家店只收到一本雜誌, 每次都要到其他分店才看到」、「店面沒有信箱,雜誌時常寄丟」、「我都要等同事看完才能看」、「這個月我們那區的配送人員又遲到了」諸如此類的意見回饋層出不窮;但是只要大家養成透過手機閱讀的習慣,這些問題瞬間都解決了!您可以完全免費的、隨心所欲的在任何時空下閱讀雜誌,甚至可以輕易地翻閱好幾個月之前的雜誌內容。
 
 
 
 
 
 
「The Frames 潮流誌」網站 嶄新登場
 
在既有的《當代眼鏡》官網之外,正式推出「The Frames潮流誌」網站。在這個全新的數位平台上,我們不再將自己限定為「產業雜誌」,而是以消費性時尚網站的面貌面對大眾。當代期盼「The Frames 潮流誌」能夠成為眼鏡職人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樑,將關於眼鏡的訊息傳遞給更多人。
 
未來,在「The Frames 潮流誌」上,從眼鏡出發,卻不侷限於眼鏡!將設計的精神轉化為穿搭靈感;用天馬行空的創意點綴生活風格。任何有個性、有態度的話題或商品,都是我們在「The Frames 潮流誌」中會遇見的。
 

 
 
 
 
 
數位平台X 紙本雜誌
 
既然無法單獨滿足於紙本或網頁,就讓我們通通都擁有吧!數位平台和紙本雜誌各司其職,才能串聯出最大價值。
 
數位平台有著即時、精準的優勢,對讀者而言,編輯團隊可以不受一個月出刊一次的限制,以最快的速度傳遞資訊;對廠商而言,我們可以提供數據分析,掌握精準投放。紙本雜誌則以深入探討主題見長,並透過平面設計將商品以撩人的姿態展現在讀者面前。當顧客對於挑選哪一副鏡框猶豫不決時,若能翻出時尚的雜誌內容作為佐證,好感度立刻大大加分!
 
自400 期開始,我們延請經驗豐富的設計團隊為紙本雜誌打造全新刊頭、內文編排也做了多項調整。每週一次的編輯會議中,團隊成員無不絞盡腦汁,希望將更多題材和主題帶進雜誌中,讓老招牌活出新生命!
 
 
 
展望未來,感謝您的陪伴
 
 
 
《當代眼鏡》走過三十七年的漫長旅途,歷經400 期的磨練和醞釀,該是破繭成蝶的一刻。感謝所有讀者和廣告夥伴的相挺和陪伴,《當代眼鏡》將壯大編輯團隊、聽取各方意見和反饋,讓雜誌和網站的內容延伸出無限的可能。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會盡力的。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