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神聖與神祕 宗教建築美學

台灣每當初一十五,就會看到店家在門口擺上香案,敬天祭神,求神庇佑事業興隆通四海。許多人路過香火鼎盛的廟宇時,如廣州街的龍山寺、民權東路的行天宮,也會進去祭拜一番。而素有教堂一條街之稱的新生南路,就有衛理堂、安息日會、懷恩堂等等的基督教及天主教堂,還有一座清真寺。宗教在台灣各擅所長,且建築各有特色,如教堂之於基督教、天主教,廟宇之於佛教、道教,清真寺之於伊斯蘭教,各有其源流,也各有特色。本期的建築紙上遊,將介紹幾座宗教建築,與各位分享。
 
自古以來,宗教建築似乎被認為是有靈魂的。其崇高與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們歎為觀止,甚至被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像一個巨大的容器,將信徒置入其特有的氛圍之中。這種力量,就是宗教空間的感召力。比起住宅、辦公大樓、商場等類型,宗教空間是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與演變而來。宗教建築與各國的民族建築相結合,形成相對較為固定的形式,原則上是要貫穿神與人之間。根據史料顯示,宗教建築從四千年前的埃及神廟,到今天的新宗教建築,其實是漫長的演進過程。今天就以三座世界著名的宗教建築──法國廊香教堂、阿聯酋王國阿布達比大清真寺、奈良唐招提寺,來看人神之間的空間設計。
 
世界遺產法國廊香教堂
 
 
天主教的廊香教堂於戰後1954 年完成,時間雖近,但已經是世界遺產,也是所有宗教建築在世界遺產名單中最年輕的一座。位於法國東部與瑞士蘇黎世交界處的一座聖母朝聖小教堂,小到只能容納約三十人在此聚會,但因為是現代主義教父─ ─ 瑞士建築師柯比意最傑出的作品之一,更是二十世紀教堂建築的重要典範,所以2016 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建築師設計廊香教堂時,完全跳脫了原有的「標準化原則設計」與「機械美學」,是基於對此地歷史與自然的尊重而有的回應。教堂位於山頂,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敬拜與朝聖的所在。朝聖的人們自山腳下步行而上,一路直達到山頂才能目睹這座聖堂。站在高點,眼界得以向四面八方望去,那壯麗的山川聚落一覽無遺,柯比意當時心中就浮現了西方建築的原型──希臘雅典衛城,而位於衛城正中央為帕德嫩神殿,其最出名的就是女像柱。
 
柯比意就以神殿的轉化設計了這座教堂。有人說廊香教堂像一艘諾亞方舟漂浮在雲與山之間,也有人認為外型像神父的帽子,但他從未給出標準答案。教堂非常封閉,完全以厚重的混凝土牆嚴實地封住,只有開幾扇方塊小窗,牆上卻頂著向上翻揚的屋面,遠遠望去,像極了一艘張揚方塊帆的小船,乘風破浪,最後停泊在山頂上。
 
 
進入教堂內才真正精采。被厚重的白牆所圍閉的聖殿,陽光從厚達六十公分的牆體射入,穿透彩色玻璃,光影多樣而繽紛,像哥德教堂的彩繪玻璃般。在昏暗的環境中,這些小窗的光影更顯得突出。日本名建築師安藤忠雄年輕時曾到訪此地,特別對這些光下了「這是具有暴力的光」這樣的註解。這些彩色的光與影不僅強化了教堂的神聖性,也令人沐浴在神祕的感受中,好像基督就在這裡面一樣。
 
世界級的阿布達比大清真寺
 
 
又稱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SheikhZayed Grand Mosque),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據說是世界第三大的清真寺,可容納四萬人同時禮拜。
 
有別於佛道教的寺廟有神像、天主教有聖父聖子聖母像、基督教強調耶穌復活的十字架,清真寺在建築設計上,遵照《十誡》及伊斯蘭教義,不得製作神的圖像或偶像,寺內基本上空空如也。內部以大自然和花朵裝飾是多數傳統伊斯蘭清真寺設計的焦點,透過反覆使用萬能的主題來表現阿拉萬能的概念。由於阿拉被認為是無與倫比的,所以人和動物很少在清真寺的裝飾中出現,反而葉子是常見的紋飾,還有建築內的可蘭經經文,常使用阿拉伯文書法來書寫。
 
由於美麗的建築景觀都無法從外面直接看到內部,所以伊斯蘭清真寺也被稱為「面紗建築」,常用大圓頂、高聳的叫拜樓及碩大的庭院之類的手法,被用於表達宗教無窮的威力。
 
 
阿布達比大清真寺有八十二個圓頂、四座高一〇七公尺的宣禮塔,大廳可容納七千人,還有兩個小廳可容數千人。如果有機會進入大清真寺的內部,第一要脫鞋,第二衣著要保守,女生甚至要著包頭巾才能進入。內部雖然沒有神佛,但要呈顯阿聯酋王國的富有,在建材上可說是極盡金碧輝煌,如大理石、黃金、寶石、水晶等其他宗教建築不一定會聚集的貴重之物。一般學者認為,阿布達比大清真寺的設計,居然受波斯建築、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伊斯蘭清真寺建築的直接影響。有一說是此大清真寺的圓頂布局和建築平面圖的靈感,來自於巴達沙清真寺,拱門則是典型的摩爾建築,尖塔則屬古典的阿拉伯建築,以顯示阿聯酋是聚集各方菁英而成。此建築同時被視為是世上擁有最大的馬賽克大理石建築作品。
 
衝著它是五十五億美金、四十六頓黃金堆出來的氣勢,阿布達比大清真寺就值得大家來此一遊。
 
世界遺產奈良唐招提寺
 
 
國人前往日本奈良,一定會先去公園餵鹿,那種人與動物間的互動,著實讓人有不少樂趣。但奈良在1300 年前不但是京城所在地,也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儘管時代不斷地變遷,在青山綠水的明媚風光中,仍留下了眾多的歷史遺產。奈良地區的世界遺產,融合了當地自然環境的文化產物,從餵鹿的奈良公園離開後,還可造訪與聖德太子有著淵源的斑鳩地區,其中最主要的景點就是唐招提寺。
 
這座廟宇雖位於日本,卻是中國建築,是唐朝的高僧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後,為了讓日本信眾學習佛教戒律所興建。寺院裡殘留著天平時代的氣息,建築優美的獨特構造被譽為「伽藍交響曲」。
 
現存最大的天平時代建築──金堂和從平安京移轉過來的講堂(國寶)等建築物與眾多名貴文化寶物,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平安文化。許多人說日本建築頗有唐代風格,但嚴格來說,唐風其實僅在奈良一帶,尤其是唐招提寺金堂和中國五台佛光寺大殿,這兩座建築幾乎成了在古建築領域絕對會提起的兩大代表,唐招提寺金堂的屋頂,甚至還是中國建築最高級的四面坡廡殿頂呢。
 
唐招提寺傳承了佛教在中國鼎盛時期的唐朝建築樣式,不僅寺院性質與唐朝有著直接的聯繫,其建築樣式也同樣有關聯。它可以說是目前能見到的奈良時代的建築物中,最接近唐朝樣式的建築。
 
宗教總是介於人與神之間。宗教建築為了達成人接近神的願望,總是利用特殊的作法來創造其神聖性,因此往往也透過神祕的設計手法,讓人深刻感受到神的存在。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