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一輩子在點點點討生活的藝術家-----草間彌生
文 / 圖.丁榮生

圖片來源 : 摘錄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官網 。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有回來台演講時,說他設計的直島美術館開幕時,應邀與藝術家草間彌生同台,他藉機問草間彌生:「為什麼那麼喜歡在南瓜上畫『點點點』?」結果藝術家立馬翻臉對安藤怒說:「虧你還是建築師。那不是南瓜,是藝術。」安藤表示他當場傻眼,因為怎麼看都是南瓜呀!本期筆者將把歷年來蒐集到的「街頭」的草間彌生作品跟大家分享, 包括南瓜在內的小圓點之迷戀。
點開草間彌生的網站,她的展品目前正在東京國立美術館展出,這檔曾來台灣展出的「夢我所夢─ ─草間彌生巡迴展」,之後也許改名叫「永恆的靈魂」或「無窮鏡像」,東京展後又將巡迴到華府、洛杉磯、多倫多、奧斯陸、克里夫蘭等歐美國家,直到明年,一路「點點點,不斷頭的點」下去,療癒各國的人民。
關於她的作品,筆者認為最值得的是,她創作的街頭公共藝術,也許一顆招牌南瓜跟小朋友捉迷藏;也許一朵小洋菇讓小小孩可以遮風避雨;甚至是一隻彩色毛毛蟲,讓人開車經過時望它一眼,就那麼的慧黠一笑,美好一天就開始了。草間彌生的圓點,迷惑了無數的靈魂啊!
直島港邊的紅色南瓜,吸引千里迢迢前來的旅客, 更為療癒之旅開啟歡樂模式。
草間彌生被稱為是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今年 88 歲,她在 1957 年移居紐約,並開始展露圓點前衛藝術創作。但後來又回東京定居,令人訝異的是,竟長年住在心理治療所中,當然還是繼續藝術創作,並有工作室運作著。她也如許多知名藝術家、畫家、音樂家般,總有些生理或心理的疾病,草間一直遭受心理疾病困擾著,並曾在被採訪時表示:「如果不是為了藝術,自己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事實上,草間在 1939 年10歲時,罹患神經性視聽障礙(俗稱的精神分裂),導致時常出現幻覺,因而常有自殺企圖。而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就充滿了小圓點。畫了一輩子圓點,草間描述自己是「精神病藝術家」。
草間的創作特色,以善用高彩度對比的圓點花紋加上鏡子,大量包覆在各種物體的表面,如牆壁、地板、畫布、家居物品,連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與創作連結,並以短上衣和非常強烈的眼影妝面世。她說這些視覺效果都來自於她的幻覺,認為這些「點」組成了一片無限大,象徵她的生命,一個想像與幻覺的連結。
當然晚近大家大量看到她的展出與跨界創意,這就是她的工作室與草間發展出來非常獨特的「繁殖」特色,除了作品都以蕈類聚生的造型出現,跨界與精品 LV 皮件合作,在多家旗艦店的展間作出如畫龍點睛般的裝置藝術,成為特定時空的行銷,也把藝術與商業帶向一種即分即合的曖昧狀態。1990年代後,她強化商業藝術領域,與時裝設計界合作,推出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並販售許多藝術的商品。
正如全世界把商業藝術化、藝術商業化發揮最淋漓盡緻的美國普普藝術家安迪 ‧ 沃荷(Andy Warhol)所說:「生意做得好是最吸引人的藝術。賺錢是藝術,工作是藝術,好生意是最好的藝術」。以及「賺錢是藝術,工作也是藝術,賺錢的生意是最棒的藝術。」
安迪 ‧ 沃荷另一句給平凡人最鼓舞的話:「每個人都會出名十五分鐘」,草間也服膺的淋漓盡致。她在美國時一直 很想參加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威尼斯雙年展,1966 年她就自帶作品《自戀庭園》 (Narcissus Garden),在未受邀請下「自行參加」第 33 屆威尼斯雙年展:趁著半夜 時自己一個人將總共 1,500 顆不鏽鋼球(球的內部是塑膠製,每顆直徑 30 公分)放在威尼斯綠園城堡戶外展場上,她則穿著金色和服端坐在其中,當作展覽的一部分。搞笑的是,她還以每顆不鏽鋼球 2 美金的價格售出,當場吆喝出售,一方面以賺取生活費,另則批判當年藝術展的商業化。
最後當然很快就被主辦單位強制驅離,但草間獨特的藝術勇氣也引起討論。現在她早就不抗爭了,因為她的市場敏感度,可說是全球一姐。她在全球一流展館展出時,一樣以「圓點」作為創作執著。但圓點在她千變萬化的運用下,看似單純的連續與重複,卻又幻化出多采多姿、繁複華麗的面貌。
圖片來源 : 摘錄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官網 。
「圓點」在展覽中,無所不在,如夢似幻,令人恣意遐想,又似被吞噬淹沒。 一般人,體驗草間彌生將背景及自身都繪滿圓點,藉之消除自身存在感,而感到自我消融與自我療癒的感受。徜徉其夢境同時,從鋪天蓋地的「圓點」感受草間生命中的喜悅與傷痛外,也能從其多元創作中,體會這位日本藝術阿嬤的無敵生命力。
她的公共藝術,筆者認為最能與世人打成一片,是非常值得欣賞的藝術形式。例如在日本東北的十和田,她「永遠的愛、歡頌十和田 (Love Forever Singing in Towada)」這件作品,共創作了南瓜、少 女、草菇、小狗等八座雕刻群。那是十和田藝術振興計畫之一環,包括十和田美術館、數十件藝術品,散落在遍植櫻花的大道上。草間的八座雕塑群,則是特別針對 小朋友而設,尺度矮小、全部以紅黃綠原色等飽滿的色彩、走可愛萌路線的造型,並以堅固的材質矗立在沙地上,吸引了許 多小小孩,一見到這個為小孩設置的遊戲區,直接衝上來,又躲、又跳、又鑽、又叫的,讓小孩的五感體驗一氣呵成。
點點點,對十和田振興藝術計劃,草間彌生 用這組八個「小」作品,來疼惜小朋友。
她的赤子之心,正是藝術最真誠的價值。
另外在日本岡山附近的瀨戶內海小島─ ─直島,晚近以藝術進駐離島而揚名全球。在直島港及美術館園區入口,各有一顆「南瓜」,雖然都依附在水岸邊,但南瓜矗立在土地上,如同藝術深植於偏鄉的宣示。港邊的紅色大南瓜,挖了數個洞,許多人一跳下船就鑽入紅南瓜內,伸頭伸手比耶, 拍照後馬上上傳打卡,告訴朋友親戚,已 經歷經車船顛波,順利來到這座偏鄉離島 的藝術村,點點紅南瓜成了直島的門戶與象徵了。
直島藝術園區防波提上架著的「黃南瓜」,就是安藤先生被草間罵的這件作品。它是許多人認識草間彌生的入門作品,約 2x2 公尺,是大眾最易親近的比例,許多人喜歡圍著它並趴在上面。襯著陽光與海景,使大自然的海水藍,與藝術品的人造黃色相襯得極為協調,南瓜造型又相當親切, 如一件溫暖而可依賴的物件,黑色點點則突出於自然融於人造物的黃色基調中,就好像躺在迪士尼影片 101 忠狗大麥町犬身 上,給每個人心理投射的是一種日本浮世繪的熟悉與創意共有的溫度。
直島黃色南瓜,為草間彌生作品基本款。
大家抱著南瓜,那種信任與安慰的眼神,每每是「草間彌生」用藝術給世人最強烈的安慰,即便她說「圓點點」是她年輕時,因為躲美軍空投燒夷彈的火災後,那種面對生離死別的噩夢後,心理極度不安之下幻覺出的想像畫。
草間彌生透過藝術創作安慰了自己,卻也意外地療癒了茶米油鹽打滾的世人。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