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理念
編劇 Michael Arndt 在演講中曾提及,他創作此劇本的主要原因是想推翻美國主流媒體長期灌輸世人「追求完美、成為贏家」的價值觀。但實際上,贏家通常只有一個,而多數的人還是在金字塔底下為生活掙扎。因此劇本的核心概念,便在討論個人價值對抗社會價值。世人眼中的贏家為力爭上游、事事爭取第一的佼佼者,但個人價值著重於自我理解與實現,跳脫社會對贏家的框架,反思自己的歸屬。
《小太陽的願望》的故事角色則可以分成這兩種類型,第一類是追求外在成功組,爸爸成功九步驟的書名就叫做 Refuse to lose(拒絕失敗),無時無刻在荼毒大家追求成功的重要性。叔叔是研究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學者,自認是這個領域的翹楚,卻無法接受愛情和事業輸給其他人而走上絕路。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哥哥則是介於一個中間值,他為了追求成為飛行員而努力,卻同時保留著一點做自己的本色。另外一組是坦然接受自己的樣子,媽媽總是保持開放態度接納每個人的行為,爺爺對自己愛吸毒、愛看色情雜誌毫不羞愧,而小妹奧莉弗則仍保有天真,面對造作矯情的選美舞台,依然勇敢做自己!電影也透過這些角色的刻畫,重新定義人生的贏家和輸家。就像電影中爺爺和奧莉弗的對話,「一個真正的輸家,是那些因為過於害怕失敗,而一開始便不願意嘗試的人。」努力追求成功的爸爸和叔叔,其實是將自己的價值建築於別人的讚賞之上,迷失了自我。因此,《小太陽的願望》告訴觀眾的是,勇於嘗試,或許會失敗,但擁有這些高潮迭起的經歷,才是人生的贏家!
和主角們一起踏上旅程
這也是公路電影最令人喜歡的地方,觀眾跟著主角們一起踏上旅程,在路途上遭遇大大小小的事件,這些酸甜苦辣彷彿人生的縮影。相反的,人的一生也像一趟絕無冷場的公路旅行,無法知曉何時車子會拋錨而迫使我們停下腳步,也無法預測這趟旅程的終點,但旅行最美好的體驗總是沿路的景色。 當胡佛一家人踏上旅程時,鏡頭以仰角拍攝蜿蜒繚繞的高速公路系統,彷彿暗示著這趟旅程的未知與迷茫。同時,這部片也用許多輕鬆溫馨的橋段,帶出電影想傳達的訊息。比如說,選美參賽者奧莉弗到底可不可以吃冰淇淋呢?這部片告訴我們的是,好吃的東西就是零熱量,自己開心最重要!當全家人陪伴小小奧莉弗一起在選美舞台上盡情跳舞時的場景,可
謂本片的最高點,我們終於看到一家人展露發自內心的笑顏,拋開面子、名聲、自尊等身外之物,為了所愛的奧莉弗勇敢一次。而最諷刺的是,公路之旅的目標雖然是為了圓夢,但是到電影尾聲時,並沒有一個人達成夢想。爸爸失去了出書的機會、哥哥赫然發現自己是色盲而無法成為飛行員、叔叔看著暗戀對象離去、爺爺撒手人寰、奧莉弗沒有得到選美冠軍,甚至被判處取消選美參賽資格。而這個部分,電影巧妙的安排自殺未遂的叔叔,對於選美協會取消奧莉弗參賽資格的判決表示:「We can live with that.」(我們可以接受),更點出了本片的魯蛇哲學,生活中充斥著許多我們幾乎無法承受的痛苦,但我們只能學著和痛苦相處,並且苦中作樂。在《小太陽的願望》裡,我們和胡佛一家人一同經歷了許多挫敗卻不會讓人感到絕望,反而讓觀眾感受到滿滿的溫暖和力量。
名為人生的悲喜劇
電影結尾為一家人推車子前進的畫面,有別於先前胡佛一家人推車子的畫面都是從人物背影拍攝,這次而改為正面攝影,清楚呈現每個人的表情。雖然沒有任何人達成目標,但是他們變得更團結、更堅強,並笑著攜手面對未來。《小太陽的願望》透過細膩的編導和自然的演出,告訴我們其實旅途中,終點站並不是最重要的,奮力掙扎的過程才是最難能可貴的。我們的旅程也像《小太陽的願望》一樣錯綜複雜,會不斷遭遇許多挫折與失敗,或許今年又有一堆荒謬的衰事等著我們,但人生就像一齣悲喜劇,有時候是悲傷的,但總有放晴的一天。因此我們更應該勇敢地尋找個人價值,寫出屬於自己的劇本。
一個真正的輸家,是那些因為過於害怕失敗,而一開始便不願意嘗試的人。
兩個人,討論電影,A 是理工宅,J 是藝術控。
如果我們的影片和文章可以讓你會心一笑,開發新見解的話,那我們就達成目標了!
Facebook 搜尋 AJ 談電影
Youtube 搜尋 AJ 談電影
Instagram 搜尋 AJxCinesteamp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