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解析】2018年硬式透氣鏡片年度報告(2)

林文賓博士1,2,3    林紆扦2,3

國際隱形眼鏡教育者學會會士(FIACLE)1

台灣隱形眼鏡學會會員2    台灣註冊驗光師3

 
鞏膜鏡片
鞏膜鏡片仍舊是GP鏡片中,最令人感到興奮且先進的領域。隨著新設計的研發、精簡的驗配流程以及引入評估角鞏膜的
地圖儀──驗配質量的重視──讓鞏膜鏡片的市場不斷成長,且愈來愈大眾化。根據我們的讀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9%的
受訪者在臨床上驗配鞏膜鏡片,而在這些受訪者當中,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在過去一年中提高了驗配鞏膜鏡片的頻率,
只有少於8%的受訪者減少了對鞏膜鏡片的使用(圖2)。

 
 圖2. 在過去的12個月裡(若您執業超過一年),您在臨床上驗配鞏膜鏡片的頻率百分比。
 
 
許多研究不停地幫助專家們更了解鞏膜曲率及形狀,最近的幾項研究報告指出,預定配戴鞏膜鏡片的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二患者
的鞏膜是屬於不對稱的,而不是球面或規則散光的形狀。在這些不對稱鞏膜的眼睛中,有40.7%是不對稱凹陷(或陡峭區域)
或不對稱凸起(或平坦區域),參照圖3。而有26%是具有可辨認的凸起及凹陷的散光圖形,但不是常規的180º週期性(圖4)。
有文獻證實,增加角鞏膜地圖儀的使用率,通常可以判斷患者是否需要散光定位鏡片設計,這將提高患者配戴鞏膜鏡片的成功率。
 圖3. (A)周邊鞏膜形狀剖面圖及(B)3D模擬圖的關係。
 
 圖4. 周邊鞏膜形狀相當一致的範例,以180°為周期重複正弦平方圖形
 
 
鞏膜鏡片重要的優勢之一,除了是患有眼表疾病的患者,主要的矯正視力選擇之外,與配戴角膜GP鏡片比較是相對舒適的。
對於不能忍受配戴角膜GP鏡片異物感的不規則角膜患者,或許可能在成功重新驗配鞏膜鏡片後,改善其視力。此外;
與角膜鏡片相比,鞏膜鏡片可以配戴更長的時間。
 
對於角膜術後的患者而言,角膜上皮會因為角膜手術而變得更加脆弱,配戴鞏膜鏡片時,鏡片設計會使鏡片在角膜上拱起,
而未接觸到角膜表面,所以鞏膜鏡片在這些患者身上所扮演的角色,已經是愈來愈重要了。在臨床實務上,以角膜交聯手術為例,
鞏膜鏡片可在手術後三週內開始進行配戴。
 
在科技的應用上,前導波引導的鞏膜鏡片設計也正在進步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傳統鞏膜鏡片相比,前導波前表面光學鏡片設計,
可以提升logMAR視力值及降低高階像差。
 
至於在健康眼睛(即散光及老花眼)上鞏膜鏡片的應用,答案或觀點尚未明確。今年,愈來愈多多焦點設計的鞏膜鏡片漸漸進入市場。
在最近發表的一項關於散光患者配戴鞏膜鏡片與配戴軟式散光隱形眼鏡後的交叉研究,其中75%的受試者在兩者相比之下,
更喜歡配戴鞏膜鏡片時,使用電腦或近距離工作時的視力表現。
 
當我們詢問受訪者在臨床上推薦患者在配戴鞏膜片時,於鏡片注入哪些溶液是比較適當的?例如生理食鹽水或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
調查的反應相當多樣化,受訪者的回答包括: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以氯化鈉為主要成份的溶液、
生理食鹽水注射液及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潤滑劑,均是常用的溶液(圖5)。然而,雖然長時間接觸防腐劑對眼睛有害,
但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有近14%的受訪者,推薦患者在戴鞏膜鏡片時,注入含防腐劑的舒潤液或保養藥水。
 
 
圖5. 以上哪一項是您會推薦患者在配戴鞏膜鏡片的主要「首選」溶液?
 
 
角膜塑型鏡片
對於GP鏡片所發展出的另一種設計 : 角膜塑型鏡片而言,比起「夜戴型角膜塑型術」、「角膜重塑術」、「角膜屈光療法」
及「視覺重塑治療」,而「角膜塑型術」是2018年最廣泛使用及被提起的名詞。角膜塑型術指的是,運用特殊設計的硬式隱形眼鏡,
促使角膜重新被塑型,達到減輕近視之效果的過程。
 
每年我們都會更了解角膜塑型術是如何成功地減輕年輕人的近視發展及減少眼軸長的生長,角膜塑型術領域的專業人員,
通過不斷改進鏡片設計來佐證減緩近視眼度數增加,以及減少眼軸長生長的速度。六年前,Walline表示,減緩近視發展在臨床上的
重要目標是,減少一半每年加深的度數。如果一個小孩在8歲時的近視度數為-1.00 D,近視度數每年加深-0.50 D,那他的近視度數
在16歲時會是-5.00 D。但是,如果他配戴能減緩近視發展50%的近視控制設備,那麼在16歲時,他的近視度數只會有-3.00 D,
角膜塑型術已經很接近這個目標。
 
研究報告結果顯示,配戴角膜塑型鏡片者,近視加深的速度減少了41%至45%。角膜塑型術有許多好處,包括允許熱愛運動的年輕人
參加體育活動時,不需要配戴任何眼鏡或隱形眼鏡,同時也可以減緩近視發展。
 
(本文未完,下期待續)
 
 
12月《當代眼鏡雜誌》全文線上閱讀↓↓↓
 

 

. 歡迎加入《當代》LINE好友,業界訊息不漏接 加入好友
. 期盼大家在臉書與我們互動喔^^!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