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普普風對近代設計的影響

文/ MAX(作者現任MAXinDESIGN inc. Director)
 
普普風 聽到這三個字會讓你馬上聯想到什麼?
是有普普風藝術教父之稱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l , 1928-1987)?
還是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提到普普藝術(Pop Art),大多數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這張瑪麗蓮.夢露的絹印肖像版畫,這正是享有普普教父之稱的安迪.沃荷名人絹印肖像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在沃荷整個藝術生涯的一百二十三件作品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這十張瑪麗蓮.夢露的肖像畫。這組單張身價動輒千萬美元的肖像畫,是1962 年夢露逝世後,沃荷取自她在《飛瀑怒潮》(Niagara)的電影宣傳照,以當時流行的絹印版畫手法繪製而成。沃荷用這個後來成為其商標的絹印手法,陸續繪製了伊麗莎白.泰勒、米克.傑格、貓王、毛澤東、美國總統卡特、前第一夫人賈桂琳、甚至是在美國流行音樂史上有「流行音樂之王(King Of Pop)」的麥可.傑克森都是沃荷名人肖像畫的知名創作題材主角,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他了自己。
 
這種色彩非常繽紛,卻似乎不帶感情的繪製技巧與手法,成為他60 和70 年代作品最大的特色。
 
「沃荷了解明星有重要的影響力,他們有魅力、有名望。」用大眾熟悉的物品、人物來創作,是普普藝術的精隨。
 
到底什麼是普普藝術?對近代設計的影響又有哪些?
 
「在未來,人人都可成名15分鐘」--安迪.沃荷
 
普普藝術(Pop Art)這個字目前已知的是由1956 年英國藝術評論家羅倫斯.艾偉(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
 
普普藝術同時也是一些諷刺市儈貪婪本性的沿伸。簡單來說,普普藝術是因應反對「包浩斯」時期產生的現代主義設計,並力圖貼近大眾與日常生活而產生的新型態,但普普藝術家們大量複製印刷的藝術品,也造成了相當多正面與負面的爭議和評論。
 
不過普普藝術特殊的地方就在於它對於流行時尚有相當特別而且長久的影響力,不少服裝設計、平面設計、商品設計、甚或是工業設計師們都直接或間接的從普普藝術中取得靈感。
 
工業設計界普普風的永恆經典《Panton Chair》──美人椅
 
工業設計師大多喜歡用安全的色調,因為對他們而言,材質和功能才是最容易表達設計理念的共同語言,但是來自丹麥的設計大師弗納.潘頓(Verner Panton)說:NO !
 
這位離經叛道的頑童早在60 年代就設計出這件作品了。「設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刺激人們的想像力。」弗納.潘頓曾說,人們太習於單一色調,不敢大膽使用色彩,而他偏要用大膽活潑的色彩,去刺激人們的想像力,如此大膽鮮明的設計,正好對同時間的「普普藝術」(Pop Art)帶來十分重要的影響。
 
「我必須要夠誇張,才能讓我的作品被注意。」
 
潘頓拋棄一般設計師慣用的安全色調,加入了大量普普風色彩繽紛的元素去凸顯他的設計,尤其是這張可以號稱是工業設計界普普風的永恆經典《Panton Chair》──美人椅。這張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性感的椅子,1970 年首次於《Nova》雜誌發表時,是「如何在你丈夫面前脫衣服」專欄中的性感道具。
 
《Panton Chair》除了像絕世美女般擁有絕對令人讚嘆的完美曲線之外,為了完成這難度極高的製作技巧與極致工藝,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投入就耗了近十年的實驗時間, 在Verner Panton 和 Vitra的不斷努力之下,1967 年,首批正式生產的《Panton Chair》才終於現身於我們眼前,接受世人羨煞的眼神與美讚!
 
這絕對不會是你第一次與最後一次見到她,所有你能想得到可以挑動你每一根視覺神經極限的繽紛色彩,她,已經全部都時尚著裝了!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