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眼鏡盛會──台北進口眼鏡大展在上個月三月的六號與七號圓滿落幕囉!今年以「CONFIDENCE」與「MY PRIDE」為概念,舉辦為期兩天、凝聚各國重量級眼鏡品牌的國際性展會。現場除了首先披露2019年剛引進台灣的新品牌以外,各家也針對今年的流行趨勢,推出符合潮流的鏡框設計,讓與會者一飽眼福。儀器方面,順應無線網路的發展與革新,現今的驗光檢驗設備已逐漸加入雲端傳輸等功能,朝向自動化邁進。中華民國眼鏡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國顯也於開幕時表示:「眼鏡早期偏向功能性配戴,但隨著時代變遷,眼鏡也轉為時尚流行。今天的展會上有些進口商,帶來了很多新的品牌,希望大家用心地去看各家款式,有新的產品才能吸引消費者。期待能以本次的展會,促進同業彼此交流,激發全新的創意,活化產業。」
2019台北進口眼鏡大展熱鬧開幕
今年除了韓國眼光學產業振興院前來參展,推廣韓國大邱國際眼鏡展以外,當代也獨家訪問到前來逛展的日本興隆出版社《THE EYES》社長原征也先生,聽聽他對本次展會的想法。原社長表示:「我覺得台灣的展覽與日本最大的不同在於,日本的展覽像IOFT等,幾乎都是商務人士與會。因為日本的視光學校歷史悠久,加上少子化的關係,學生人數並沒有那麼多,但台灣的展覽上能看見許多年輕的莘莘學子,感覺非常有活力,想到他們是未來視光產業的新血,我就覺得非常開心。」
當代眼鏡雜誌與日本眼鏡雜誌交流
GfK資深分析師黃梅珊分析台灣光學市場
智慧分析2018最新光學趨勢
今年協會與GfK Taiwan捷孚凱行銷顧問公司合作調查台灣的光學市場,以「光學視界趨勢與展望」為題,分析2018年一整年的光學市場現況。由資深經理黃梅珊主講,透過各項數據,客觀掌握台灣光學市場的發展,吸引許多有興趣的聽眾熱烈問答。本次GfK調查通路類型分為連鎖眼鏡行(高於10家)、獨立眼鏡行與百貨店(不含服飾店與精品專櫃),2018年光學零售市場的銷售額約329億新台幣,若以產品類型來區分,鏡框占比百分之32、鏡片占百分之36、隱形眼鏡占百分之23、太陽眼鏡占百分之7、保養液占百分之2;若以通路結構來區分,獨立眼鏡通路占百分之42,連鎖眼鏡通路占百分之48、百貨公司占百分之10。依據GfK所調查的數據,可得到的市場分析概述如下:
男框平均單價從2017年的2143元跌至2018年的1987元;女框則由2017年的2204元來到2018年的2312元。比較有趣的是雙性框,占比從2017年的35%來到2018年的43%,但雙性框的單價卻從1913元下跌至1805元,衰退了6%,顯示受到快時尚與低價框的影響,造成占比升高但單價卻下跌的狀況。
2. 單焦點鏡片衰退 漸進多焦點鏡片成長
在鏡片的部分,單焦點鏡片的占比從2017年的68%,衰退至63%;反而是過去疲軟的漸進多焦點鏡片,從2017年的26%增長至31%。預估可能與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需求增加有關,且這一年來多家廠商相繼推出更舒適的漸進多焦點鏡片,讓消費者更願意選購的關係。
綜合分析,2018年一副眼鏡的平均單價有些微衰退,低於3000元的占了42%;3000元至6000元的有34%;6000元至12000元的占16%;超過12000元以上的約占9%。推測應是受到快時尚的低價框影響,使平均單價持續走低。
依據GfK的市場調查,2017年消費者重視舒適度的占比,2018年降了5%來到87%,反而是重視價格的占比增加了2%,且設計比重漲了9%,顯示消費者在乎性價比的情況愈來愈多,希望以便宜的價格買到有設計感的眼鏡。
根據統計,以百貨通路為主的快時尚店,2016年只有3%,2018年卻暴增至10%,增加了157%,是近年來成長最多的通路。而GfK也搜集到眼鏡店家對於驗光師法的看法,有70%的通路商們認為驗光師法通過後,並不會使生意提升。何以專業證照無助於銷售上的幫助?業界該如何將證照發揮最大價值?這個觀點值得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