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白內障手術
現代超音波手術為屈光性白內障手術,過去的手術只是拿掉混濁的水晶體,現在的手術要使個案於術後拿掉度數、老花、散光。
• 藉由計算人工水晶體的方式愈來愈精準。
• 角膜地圖儀,測量角膜的球面像差,以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抵銷角膜的球面像差,回到年輕時的夜間視力。
• 植入功能性人工水晶體;減少球面像差、治療老花眼、減少術後散光。
人工水晶體的種類
健保為單焦的人工水晶體,需要其他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需自費補差額。人工水晶體的種類繁多,應以合適自己的種類為選擇,簡單介紹如下:
• 單焦人工水晶體
一般人工水晶體以遠距為主,術後搭配單焦老花眼鏡。醫師也可能安排患者術後視力為Mono vision(單眼視);一眼(利眼)度數看遠,一眼(非利眼)度數看近,兩眼相差1.25D ~ 1.50D,如此安排的成功率可達七成至九成,但立體感及對比敏感度變差,於夜間駕車、長時間閱讀(閱讀超過1 小時)時須配戴眼鏡。
• 非球面人工水晶體
球面像差夜晚時或者暗處因瞳孔放大產生球面像差,周邊的光線聚焦於視網膜前,增加近視0.25 ~ 0.50D,稱為夜間近視。白天因瞳孔縮小光線不會從周邊進入眼內,不會產生球面像差。年經人(19歲時)的角膜球面像差:+ 0.27μm;晶體球面像差:- 0.27μm相互抵消,所以也不會有球面像差, 夜間視力良好。但邁入中老年後水晶體產生變化,球面像差無法抵銷,夜間視力下降,對比視力變差。
球面像差矯正方式:眼鏡、隱形眼鏡、屈光手術、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但是,於暗室時瞳孔大的人不適合屈光手術(LASER);尤其是度數深的人,夜間瞳孔放大,球面像差更加明顯。
非球面人工水晶體
術前先測量角膜的球面像差數值,假使為+0.27μm,則非球面人工水晶體的球面像差選擇為-0.27μm,以補償角膜的球面像差。所以植入前,應先計算角膜的正球差數值,選擇合適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方可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這樣的人工水晶體一旦偏位,會使球差的現象更為明顯,因此有些廠商只生產0 球差的人工水晶體。
非球面人工水晶體與一般人工水晶體模擬駕駛研究
模擬夜間駕駛,在時速80 公里下,非球面晶體比傳統球面晶體提供額外14 公尺的辨識距離。
• 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以屈光或繞射的方法,使得遠處與近處景物同時聚焦於視網膜上,具備看遠及看近的功能。
• 單焦可調焦人工水晶體利用看近時睫狀肌收縮使懸韌帶放鬆,人工水晶體向前移動,而改變眼睛的屈光狀態。看遠時,睫狀肌放鬆使懸韌帶緊縮,人工水晶體回復原狀,可看遠看近。
白內障手術的併發症
• 發炎
• 出血:以脈絡膜上腔出血最為嚴重
• 感染:為千分之一的比率
• 眼皮下垂:因患者眼皮已鬆,手術時須以撐眼器撐開眼皮,於術後少數人會有輕微的眼皮下垂
• 暫時性眼壓升高
• 人工水晶體脫落或移位
• 黃斑部水腫
• 視網膜剝離:尤以高度近視的患者發生率較高
• 角膜水腫
• 續發性白內障:手術時保留的水晶體囊袋出現霧化現象,產生後側水晶體囊袋混濁,再利用銣- 雅鉻(ND-YAG)雷射,將後囊膜打開一個洞,讓進入瞳孔的光線不被遮擋,即可解決。
白內障手術隨著科技發達,成功率愈來愈高,患者滿意度也愈好。白內障是老人非常普遍的眼睛問題。這次的課程透過O.D 代表驗光人員及眼科醫師的演講,幫助大家了解如何透過跨專業的合作,共通照護國民的眼睛視力健康,相信在驗光人員法過後,將有愈來愈多的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