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去不特別引人矚目的科系, 在驗光人員法通過之後,羽翼漸豐,逐漸嶄露頭角,躍身為醫事人員的培育搖籃。只要您身在眼鏡產業,就必須和畢業於視光系的年輕夥伴打交道!小編於本期走訪中山、康寧、馬偕三校,從主任們殷殷期盼的話語中,看到視光系所光明的未來。
各校發展各領千秋,輔導考取證照為共同目標
視光專業在先進國家是一項發展成熟、為民眾所信賴的行業;台灣欲趕上落後的腳步,必然得從人才培育做起。依據學制的不同,各校視光系的發展重點略有不同,但皆是以視力及視覺的檢查評估、運用光學矯正及訓練改善相關視覺功能協調為主要發展方向。2015 驗光師法通過後,各校授課內容依循國考考綱進行調整,無論大學體制或技職領域,皆以輔導學生考取國家證照為首要目標。中山醫大黃宣瑜主任表示:「隨著專業證照化,驗光產業在未來十年會有一個較大的變革;驗光人員既是醫事人員,未來和醫療密切結合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專業地位可望提升。」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台灣民眾將更加了解視光領域的重要性,讓畢業於視光系成為一種驕傲。
產學合作密切,協助學生無縫接軌
依據現行的法規,視光系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經過實習期滿成績及格,才得參加驗光人員考試。因此,實習階段的酸甜苦辣,是每一位驗光人員專業養成的必經之路;也唯有「身入實境」的學習和體驗,最能幫助年輕學子了解自己欠缺的技能和職場環境。誠如馬偕劉主任所說:「我們首重實作,相信學生畢業時的實作能力越強,業界就可以大幅減少培訓時間與成本,就業時會更受歡迎。實習是學校與業界的良好互動,達到『所學即所需』。」
主任們談起陪伴學生實習的經驗,個個都有聊不完的故事。當小編問起學生在實習中最不適應的是什麼?老師不約而同地提到⸺「與人相處」的問題。學生剛進入職場實習或就業,都需要相當的適應時間;如果碰到抗壓性不足的同學,實習場所的主管,也會適時地反應給學校。馬偕劉主任說:「這些事我們都是平常心看待,學生必須努力去適應融入,未來的職場才是他們最終的依歸。」
以就業為導向,學生畢業不愁失業
來到六月畢業季,究竟視光系的畢業生就業現況如何呢?中山醫大的黃宣瑜主任表示,近年來視光系畢業生「行情極佳」,約有六至七成的同學至驗光所工作。若不想擔任第一線的驗光人員,也可選擇到國際大廠、研發單位任職,或擔任教職;目前中山醫大已成立視光研究所碩士班,提供升學的管道。甚至也有部分同學在畢業後跨領域至醫學、生物、生醫等類別繼續深造,出路開闊。康寧丁主任也談到,相信未來的眼視光產業,會走向更多元的發展,包含像是開發不同經營模式的眼鏡行、從事鏡框設計、特殊諮詢、低視力輔助等。
馬偕劉主任對於學生的就業率也有十足信心:「擔任視光主管十多年來,我的學生還沒有非志願性失業的。」顯示在國內取得證照的驗光人員尚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視光系畢業生有著「專業明確」的競爭優勢。劉主任就現況觀察,取得證照的學生大多享有不錯的起薪。然而每家公司體系制度與經營型態不一,學生時常面臨不知如何選擇的困擾,此時老師就必須站在中立的立場,解釋每種體系的特點與不同之處,協助同學做最佳的選擇。
丁主任分享某次順道拜訪剛就業同學的經驗:「到達時,看到這位剛成為驗光師的同學,正在服務一位中年顧客。雖然年紀輕輕,在銷售至結帳的過程中,解說專業、談吐得宜,讓我在旁邊看了超級感動!」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藉由證照發揮本質學能
增進自我 規劃人生方向
在台灣,不論哪一種產業,都曾面臨產學不同步的齟齬。業界的人批評學校所教的不夠實務面;而學界的人則認為學校並不是職業培育所,但再多的對立也無助於提升專門領域的發展。不過近年來,因為《驗光人員法》的頒布,視光界可望聯合產學兩界,結合學校的專業面與業界的實務操作,讓學生與職場無縫接軌。一方面能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工作中,增加成就感以外,現在的學校也聘請不少業師授課,讓學生能提早了解職場現況,擁有充裕的時間規劃職涯發展,減少社會新鮮人的摸索期。當投入職場的學生對於職業有充分的了解,能訂立短中長期的目標,不僅能讓個人生涯更加充實,對整個產業也是一種良性的循環。以下我們邀請到寶島眼鏡的人資長周克倫,替我們解答建立產學合作以來最多人想知道的問題,讓迎來畢業季的學生們能藉此一覽業界概況。
Q:目前台灣視光產業的供需狀況為何?
A:近年來因為《驗光人員法》的通過,所以業界對於具備證照的驗光人員可謂求才若渴。因為職務的關係,所以我參與過無數次的招募活動,發現現在台灣其他產業大多處於「人求事」的狀態,只有視光產業是往「事求人」的方向傾斜。目前台灣視光產業正在轉型,法案的推動促進需求量的建立,所以現在投入視光產業的人可說是非常幸運,即使非視光科系出身,只要是一間有制度的公司,都會積極地培育人才,並幫助員工從銷售人員轉變為醫事人員。
Q:台灣視光產業急需證照的原因?
A:以寶島的立場來看,每個人都一定要有證照,這樣在人才的調度和運用上才會有彈性,我認為這是市場急需培育有證照的人的原因。證照除了關係到人事的分配外,如何讓驗光人員發揮最大的價值,被專業地任用也是未來需要聚焦的課題。而對於非視光科系畢業但已從業許久的人來說,考照無非是一項重大轉變,但我們不希望員工未來只能夠銷售,所以對已經在就業但仍未考取證照的人,寶島也有方向和計畫來協助這些員工。對於不是視光學系的人,寶島會補助一學期一萬五千元的學費,讓他們回學校讀書。如果以前是大專生的話,則可以直接針對專業進修,提升身價與核心能力。
Q:驗光人員的工作與其它第三類醫事人員相較,有何特色?
A:其實大部分的醫事人員都嚴禁有銷售行為,就像醫師與護理師不能販售藥品或醫療器材一樣。但驗光人員在驗光後還是可以銷售眼鏡,這個制度讓驗光人員不用依靠加班費就能提高薪資,就像寶島的銷售獎金制度。我們鼓勵從業人員透過專業的驗光技術贏得顧客信賴,最後建立良性的銷售模式。我認為《驗光人員法》通過後,能讓視光人才藉由專業導向銷售是一件好事,利用專業對顧客的需求做出更精準的回應,達成雙贏。
Q:從企業的角度,台灣的視光教育還有哪些需要增進的面向?
A:學校教育在專業面向上已經非常豐富了,所以我們在辦產業學院時,只要派業師到學校做互動教學,來彌補產業面這塊即可。業師主要在介紹台灣服務業的趨勢,以及未來如何針對顧客做商品推介與醫療服務,也會搭配實務上的案例做講解,讓學生了解踏入職後該如何面對客戶,如何透過專業找出對客戶最好的方案。但如果沒有業師,學校更應該讓學生了解這個產業,因為一定有些學生是懵懵懂懂地進入視光科系,學校若能讓學生了解未來如何在其中尋找到合適的角色的話,就能降低失敗機率,畢竟有規劃就不會感到害怕了。
Q:就您的觀察,學生在投入職場後,面臨的困難點是什麼?
A:社會新鮮人進入職場一定要適應不同的人際關係,包括公司體制與學校之間的差異等等。而且上班時間也一定不比學生時期來得有彈性,我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創造一個與員工共存共榮的環境,讓他在寶島能透過內部創業機制實現夢想,從員工變成我們的合作夥伴;想繼續升學也沒關係,我們也鼓勵他們有時間的話回來打工,不要斷了與寶島間的聯繫,等到某天學業有成,我們自然還是能坦開雙手迎接他。我們希望透過這種合作關係,幫助畢業生消弭投入就業市場會面臨的問題。
Q:企業如何挑選理念相同的驗光人才?有哪些方式能幫助新鮮人面對職場問題?
A:每次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的答案都是希望找「態度好」的人,所以近年來,寶島跟許多視光學校做產學合作,在畢業前就深入觀察某些學生的狀況是否與我們的徵才條件相符,若有相符的對象,就可以安排至寶島實習。這種方式對寶島而言能降低員工折損率,對學生來說也能提早適應寶島的體系。我們也會盡量安排他們到有學長姊的店,彼此能互相照顧,構築良好的互動關係,一來減輕新進人員的壓力,二來能避免傳統產業造成的世代隔閡問題,讓畢業生能快速進入職場,如此一來這間店才能朝同一個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