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影評】電影-女性反派大對決

電影簡介

《控制》改編自美國女作家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2012 年所著的同名小說,電影由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執導。講述男主角在結婚五週年紀念日當天發現老婆離奇失蹤,當警方展開調查時,卻發先案情疑點重重。到底這位著急卻有點心不在焉的丈夫有沒有任何隱瞞呢?社群媒體群起吹捧女主角艾美(Amy Dunne)的善良無辜,極力撻伐丈夫的不忠與失職,在媒體眼中天使般的艾美,是不是真的受害者呢?
 
《第六感追緝令》是一部 1992 年的新黑色情色驚悚電影,由保羅范赫文(Paul Verhoeven)執導。故事內容由舊金山警探負責調查的駭人兇殺案揭幕,死者在與人做愛時被冰錐插死,死法與一部小說所描繪的內容十分吻合,而小說的作者正是死者的女友。這位女作家凱薩琳(Catherine Tramell)聰明美豔,性感迷人,被列為主要嫌疑犯,但在接收警方調查時,卻順利通過測謊。究竟誰才是兇手呢?
 
雖然在電影中沒有明確指出凱薩琳即為兇手,而是採用開放式結局收尾,但這篇文章以凱薩琳為兇手的前提做討論。
 
第一戰 學歷
 
《第六感追緝令》的女主角凱薩琳所擁有的是美國名校柏克萊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文學與心理學位;《控制》的女主角艾美則是長春藤名校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心理學位,但是她同時也是一位作家。兩位女主角皆擁有令人羨慕的學位,且恰好都與心理、文學相關,所以在第一戰兩位女性可謂同樣強大。
 
第二戰 美貌
 
女星莎朗.史東(Sharon Stone)將凱薩琳的性感、美豔、勾魂的魅力與狡詰聰慧都詮釋得淋漓盡致;《控制》裡的艾美則由當代不可多得的知性美女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中文名裴淳華)飾演。艾美同樣也是優雅、美豔且機智過人,演繹受害著的無辜和加害者的狠辣皆收放自如。兩位女主角不僅擁有美貌,且皆了解如何運用自己的優勢,所以這一戰同樣是平手,對兩位美貌過人的女主角甘拜下風!
 
 
第三戰 心機
 
心機的評斷標準我們比較的是兩位女主角策劃、謀略的縝密度和周全性。艾美的計畫因遭遇搶劫而有變卦,但她的反應十分迅速,立刻重新擬定計畫,且新計畫依然周全到令人刮目相看。當她投靠富裕的前男友後,又為達成新的目標而不段改變謀略,腦子真的動很快。艾美的整體行為顯示她充分了解社會大眾對於被害人的同情心,並將媒體玩弄於股掌之間。她積極建立自己弱勢女性的形象來博得大家的同情。凱薩琳則是預測到每個人的反應,因此事情一步一步都照著她的計畫走。另外,她也提到一個專有名詞──「懸置不信」(Suspension of Disbelief)。這個名詞的意思是「當某人完全說服自己去相信一件非真實的事件」,而凱薩琳可能藉由「懸置不信」通過警方的測謊。在這一戰中,我們評斷由艾美勝出,相較於凱薩琳的無所不知,艾美則是更處心積慮地操弄人性。
 
第四戰 手段
 
艾美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為了達成目的,她願意瘋狂地傷害自己。像是拿槌子打自己的顴骨,以偽裝成家暴受害者,且在事發當天,艾美邊看書邊放自己的血以陷害丈夫,絕非凡人之舉。凱薩琳則是非常善用性別角色的優勢,也深知自己迷人的魅力,比如說她最有名的「換腿技能」,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優勢來換取目的。但凱薩琳最厲害的是在枕邊不經意地提起大學時期曾被女心理醫生騷擾的過往。高明地將這段對話看似隨性地、沒有計畫地脫口而出,反而更讓人信服。相較於艾美傷害自己以完成大業,凱薩琳這招借刀殺人,讓行刑者心甘情願的付出行動,簡直是將他人玩弄於手掌間,所以第四戰是凱薩琳略微勝出。
 
第五戰 動機
 
艾美其實是一個走火入魔的完美主義者,從小生活在要求完美的環境。爸媽有美好的婚姻、事業,甚至創造一個完美的虛擬女兒,也就是爸媽的著作神奇艾咪(The Amazing
Amy),給予艾美極大的壓力,導致她無法接受失敗的可能性。發現前男友有分手的念頭,便指控對方性侵;婚姻快走到盡頭時,便製造假謀殺來陷害丈夫。不過有動機的人
是可以被對付的,比如說當最後艾美的老公了解她需要、想要的是什麼,他便可以做到來滿足艾美的需求。最恐怖的反派是沒有任何動機,純粹為了好玩的人,比如說像凱薩
琳這類的人。她曾提到小時候父母發生的意外很有可能是她主導的,而她純粹只是想知道能否脫罪。諾蘭導演所指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也曾提及:「有些人並不追求像是錢一樣合乎常理的東西。他們不能被收買、欺負、講道理或是談判。有些人純粹想看世界毀滅。」(Some men aren’t looking ofr anything logical, like money. They can’t be bought, bullied, reasoned, or egotiated with. Some men just want to watch the world burn.)而凱薩琳這個角色便屬此類。她將每個人當成棋子,以上帝的視角俯視芸芸眾生,極為喪心病狂,所以最後這戰是凱薩琳獲勝。
 
綜合評比下來,由《第六感追緝令》的凱薩琳以二比一勝出,榮獲最強女反派的頭銜。而最後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兩部的導演風格。
 
導演風格簡介
 
《控制》由當代最出名的導演之一大衛芬奇執導。他是好萊塢著名的完美主義者,他的電影中每一幕都充滿資訊和提示,喜歡利用走位、肢體動作來暗示角色的心理意識狀態。喜歡用推軌鏡頭攝影和電腦成像技術(CGI)來確保畫面的完美性,大量使用電腦後製亦使故事細節更趨完善,更符合故事的時代設定和劇情邏輯。
 
另外一部《第六感追緝令》則由保羅范赫文導演執導。他的作品多喜歡諷刺時代、政治,表現人類的心理狀態。電影角色則時常介於一個模糊的灰色地帶,比如說會使
壞的好人和有立場的反派,像玩笑一場卻是認真的劇情安排。保羅范赫文的《機械戰警》(Robocop)、《星際戰將》(Starship Troopers),皆是當年的代表作,以意象去
觸碰納粹敏感議題的作品。
 
有趣的是,兩位導演都故意使用相同的首尾呼應手法作為開場和結局。《控制》以這樣的安排讓觀眾重新看一遍艾美的回眸,但這一次觀眾已經充分了解她的野心、瘋狂和
心狠手辣,所以導演採用這種拍攝手法,目的是為了讓觀影者感到毛骨悚然。而《第六感追緝令》的尾聲又回到床戲的部分,由於開頭的床戲已揭露一場兇殘的謀殺案,所以
結局的部分導演故意留伏筆,讓觀眾猜測女主角是否會殺害男主角。總而言之,兩部電影在結尾的處理雖然採用相同手法,但是他們的目的性是不一樣的,要傳達給觀眾的訊
息也不同。
 
 
總結
 
《第六感追緝令》的女主角凱薩琳和《控制》的女主角艾美其實都是善於算計,利用大眾對女性弱勢的刻板印象作為籌碼,而這也點出男性理所當然地將女性列為脆弱、等待救援的一方,而不是旗鼓相當的可敬對手,是一件多麼荒謬的錯誤。畢竟,兩位實力強大的女主角凱薩琳和艾美,都狠狠地給忽視她們的男人一個教訓,讓大家知道輕視女性會有多麼可怕的後果。
 
艾美除了算計人心之外,更了解如何運用當今社群媒體來操弄輿論,這也是《控制》想向觀眾傳達的另外一項訊息,社群媒體的報導有時為了增添故事性,常常會誇大其詞
以增加賣點,甚至塑造出一個公共敵人讓大眾同仇敵愾,但事情的真相往往被忽視或模糊焦點。輿論的力量是一把雙面刃,可以帶動社會的進步也可以毀滅一個人。
 
兩個人,討論電影,A 是理工宅,J 是藝術控。如果我們的影片和文章可以讓你會心一笑,開發新見解的話,那我們就達成目標了!
 
Facebook 搜尋 AJ 談電影
Youtube 搜尋 AJ 談電影
Instagram 搜尋 AJxCinesteampunk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