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戰 動機
艾美其實是一個走火入魔的完美主義者,從小生活在要求完美的環境。爸媽有美好的婚姻、事業,甚至創造一個完美的虛擬女兒,也就是爸媽的著作神奇艾咪(The Amazing
Amy),給予艾美極大的壓力,導致她無法接受失敗的可能性。發現前男友有分手的念頭,便指控對方性侵;婚姻快走到盡頭時,便製造假謀殺來陷害丈夫。不過有動機的人
是可以被對付的,比如說當最後艾美的老公了解她需要、想要的是什麼,他便可以做到來滿足艾美的需求。最恐怖的反派是沒有任何動機,純粹為了好玩的人,比如說像凱薩
琳這類的人。她曾提到小時候父母發生的意外很有可能是她主導的,而她純粹只是想知道能否脫罪。諾蘭導演所指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也曾提及:「有些人並不追求像是錢一樣合乎常理的東西。他們不能被收買、欺負、講道理或是談判。有些人純粹想看世界毀滅。」(Some men aren’t looking ofr anything logical, like money. They can’t be bought, bullied, reasoned, or egotiated with. Some men just want to watch the world burn.)而凱薩琳這個角色便屬此類。她將每個人當成棋子,以上帝的視角俯視芸芸眾生,極為喪心病狂,所以最後這戰是凱薩琳獲勝。
綜合評比下來,由《第六感追緝令》的凱薩琳以二比一勝出,榮獲最強女反派的頭銜。而最後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兩部的導演風格。
導演風格簡介
《控制》由當代最出名的導演之一大衛芬奇執導。他是好萊塢著名的完美主義者,他的電影中每一幕都充滿資訊和提示,喜歡利用走位、肢體動作來暗示角色的心理意識狀態。喜歡用推軌鏡頭攝影和電腦成像技術(CGI)來確保畫面的完美性,大量使用電腦後製亦使故事細節更趨完善,更符合故事的時代設定和劇情邏輯。
另外一部《第六感追緝令》則由保羅范赫文導演執導。他的作品多喜歡諷刺時代、政治,表現人類的心理狀態。電影角色則時常介於一個模糊的灰色地帶,比如說會使
壞的好人和有立場的反派,像玩笑一場卻是認真的劇情安排。保羅范赫文的《機械戰警》(Robocop)、《星際戰將》(Starship Troopers),皆是當年的代表作,以意象去
觸碰納粹敏感議題的作品。
有趣的是,兩位導演都故意使用相同的首尾呼應手法作為開場和結局。《控制》以這樣的安排讓觀眾重新看一遍艾美的回眸,但這一次觀眾已經充分了解她的野心、瘋狂和
心狠手辣,所以導演採用這種拍攝手法,目的是為了讓觀影者感到毛骨悚然。而《第六感追緝令》的尾聲又回到床戲的部分,由於開頭的床戲已揭露一場兇殘的謀殺案,所以
結局的部分導演故意留伏筆,讓觀眾猜測女主角是否會殺害男主角。總而言之,兩部電影在結尾的處理雖然採用相同手法,但是他們的目的性是不一樣的,要傳達給觀眾的訊
息也不同。
總結
《第六感追緝令》的女主角凱薩琳和《控制》的女主角艾美其實都是善於算計,利用大眾對女性弱勢的刻板印象作為籌碼,而這也點出男性理所當然地將女性列為脆弱、等待救援的一方,而不是旗鼓相當的可敬對手,是一件多麼荒謬的錯誤。畢竟,兩位實力強大的女主角凱薩琳和艾美,都狠狠地給忽視她們的男人一個教訓,讓大家知道輕視女性會有多麼可怕的後果。
艾美除了算計人心之外,更了解如何運用當今社群媒體來操弄輿論,這也是《控制》想向觀眾傳達的另外一項訊息,社群媒體的報導有時為了增添故事性,常常會誇大其詞
以增加賣點,甚至塑造出一個公共敵人讓大眾同仇敵愾,但事情的真相往往被忽視或模糊焦點。輿論的力量是一把雙面刃,可以帶動社會的進步也可以毀滅一個人。
兩個人,討論電影,A 是理工宅,J 是藝術控。如果我們的影片和文章可以讓你會心一笑,開發新見解的話,那我們就達成目標了!
Facebook 搜尋 AJ 談電影
Youtube 搜尋 AJ 談電影
Instagram 搜尋 AJxCinesteamp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