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影評】 從動畫王國到娛樂王國

迪士尼影業的進論

 

說到迪士尼電影,觀眾普遍想起的不外乎是迪士尼的招牌——「動畫電影」, 除此之外,2010 年開始,迪士尼影業也著手發展旗下併購企業漫威娛樂(Marvel Entertainment)、盧卡斯影業(Lucasfilm)所擁有的故事資產,粉絲期盼多年的漫威電影宇宙以及星際大戰系列終於得以躍上大螢幕...
 
 
文/ AJ 談電影.Julia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號,迪士尼影業(Disney Studio) 對二十一世紀福斯(21st Century Fox) 的收購案正式完成,讓福斯旗下電影公司,二十世紀福斯(20th Century Fox)、福斯探照燈影業(Fox Searchlight Pictures)、藍天影像動畫工作室(Blue Sky Studios) 通通歸屬迪士尼所有。使得原本福斯旗下招牌系列, 辛普森家族(The Simpsons)、X 戰警(X-men)、異(Alien)、阿凡達(Avatar),都變成米老鼠家族的一員,再加上迪士尼原本就擁有的動畫作品,和先前收購的漫威電影宇宙(MUC,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星際大戰(Star Wars)、印第安納瓊斯(Indiana Jones)系列,讓迪士尼影業成為當今擁有最多角色智慧財產權的電影公司,也讓其北美票房市場佔有率超過總體的三分之一,成為現今最具有影響力的媒體王國。到底迪士尼影業怎麼從單純的動畫工作室,變到現在的娛樂帝國,就讓我們來認識迪士尼影業的崛起之路吧!
 
說到迪士尼電影,觀眾普遍想起的不外乎是迪士尼的招牌⸺「動畫電影」。內容大多改編自各國童話故事,搭配上膾炙人口的歌曲,以及會說話的動物。這些電影不只是孩子們童年的最佳玩伴,也在票房及口碑上交出亮眼成績。不過,迪士尼影業的輝煌動畫王國之路並不是一開始就走得如此順遂。雖然先前在創始人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和其兄弟羅伊迪士尼(Roy Disney)的領導下,推出《白雪公主》(Snow White)、《小木偶》(Pinocchio)、《小飛俠》(Peter Pan)、《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等重要作品,將迪士尼影業確立為動畫電影製作工業的領導者之一。但是隨著華特和羅伊在六〇、七〇 年代相繼去世,再加上元老級動畫師唐布魯斯(Don Bluth) 的離職, 迪士尼動畫工作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隨後推出的《黑神鍋》(The Black Cauldron)、《羅賓漢》(Robin Hood)票房皆不理想,甚至還有成本無法回收的現象。1988 年,票房口碑都差強人意的情況下,迪士尼決定走出舒適圈,與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 和其他電影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合作,共同製作真人動畫電影《威探闖通關》(Who Framed Roger Rabbit)。電影上映後,成為當年度票房收益最高作品之一,並且獲得三座奧斯卡金像獎的殊榮。
 
第一次文藝復興時期
 
1989-1999 年
 
《威探闖通關》的成功,使迪士尼動畫工作室重新審視動畫音樂劇風格的潛力,因此決定放手一博,找來劇場出身的霍華艾許曼(Howard Ashman)和作曲家亞倫孟肯(Alan Menken) 負責為停擺多年的企劃《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譜曲,希望可以以此挽救迪士尼動畫產業的命運。艾許曼出身音樂劇,他將百老匯的唱跳音樂風格帶進動畫電影, 並成為現在迪士尼動畫的招牌風格。當年艾許曼動畫部總監認為愛麗兒的獨唱曲〈Part of Your World〉出現得太突兀,不符合電影調性,要求刪除。但艾許曼堅持保留這首歌,他強調古典戲劇裡一定會有女主角獨角戲的時刻,讓角色說出內心真正的渴望,觀眾也會因此受到感動,產生認同感,並支持角色的每一個決定。另外,艾許曼也將螃蟹賽巴斯丁的設定從嚴謹不苟言笑的英國貴族管家改成牙買加人的熱情活潑,這個變動也讓直接影響〈Under the Sea〉和〈Kiss the Girl〉的曲風變成加勒比海區域的隨性幽默,充滿自然感。而事實證明艾許曼的堅持是對的,〈Part of Your World〉在上映後成為家喻戶曉的國民歌曲,成功收服迪士尼動畫部主管,贊同日後的動畫作品都為女主角打造一首主題曲,而〈Under the Sea〉更是獲得奧斯卡最佳歌曲獎的殊榮,也是迪士尼所製作的動畫電影裡傳頌度最高的歌曲之一。
 
《小美人魚》的大舉成功給了迪士尼動畫工作室一劑強心針,決心要持續推出以百老匯歌舞風格為主的動畫。下一部由艾許曼和孟肯接續合作的《美女與野獸》更是為迪士尼動畫奠定全新里程碑,不只票房反應熱烈,更成為史上第一部獲得金球獎最佳音樂或喜劇電影、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動畫電影。找回創作方向的迪士尼工作室,開始製作大量音樂劇風格的動畫 ,因此開啟了迪士尼文藝復興時代(Disney Renaissance)。接下來推出的《阿拉丁》(Aladdin)、《獅子王》(The Lion King)、《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花木蘭》(Mulan)等,皆為票房與口碑雙贏,迴響熱烈的作品。有了這些經典作品的累積,迪士尼影業重新擦亮動畫製作龍頭的招牌,也累積相當程度的動畫粉絲群支持。
 
但是1995 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製作的電腦繪圖動畫《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在動畫界掀起改革, 市場紛紛將目光投注在電腦繪圖的潛力, 因此觀眾對迪士尼影業主打的傳統手繪動畫漸漸失去新鮮感,使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必須正視電腦繪圖的創作趨勢。雖然在千禧年後推出的作品《亞特蘭提斯: 失落的帝國》(Atlantis: The Lost Empire)、《史迪奇》(Lilo and Stitch)、《星銀島》(Treasure Planet) 或多或少都有使用電腦繪圖的技術,但是關注度始終不及皮克斯或夢工廠 (DreamWorks Animation)所製作的全電影繪圖動畫。同時,九〇年代的看迪士尼動畫長大的小粉絲也步入青春期,轉而投向大量使用電腦成像(CGI,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魔戒》(Lord of the Rings)等奇幻系列作品。面對勢不可擋的電腦創作風潮,迪士尼影業重新調整營業方針,時任總裁決定將動畫工作室從傳統手繪徹底改為全CGI 動畫創作。另一方面,買下長期發行合作的皮克斯工作室,讓皮克斯的年輕企業文化重新為迪士尼過時的工作模式注入新意。在慢慢調整步調的情況下,《未來小子》(Meet the Robinsons)、《雷霆戰狗》(Bolt)皆有不錯的票房成績。
 
第二次文藝復興時期
 
2010 年- 現今
 
2010 年,迪士尼影業從新舊經驗學習改良的驗收之作《魔髮奇緣》(Tangled)終於誕生!改編自童話故事《長髮公主》,女主角樂佩(Rapunzel) 雖然是首位3D電腦成像的迪士尼公主,但是電影的敘事風格仍舊保有傳統迪士尼的歌舞風格,有讓女主角唱出渴望的獨角戲,以及浪漫指數破表的男女合唱曲。《魔髮奇緣》的全球熱賣, 對迪士尼工作室的改革之路鋪上振奮的起頭。接續上映的《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冰雪奇緣》(Frozen)、《動物方程市》(Zootopia)都交出極度亮眼的成績單,宣告迪士尼第二個文藝復興時期的來臨! 尤其是《冰雪奇緣》更是造成全球轟動, 無數小朋友皆為電影裡兩位公主瘋狂。而女主角艾莎(Elsa) 的獨唱曲〈Let It Go〉更成為2014 年傳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
 
同一時間, 迪士尼影業也著手發展旗下併購企業漫威娛樂(Marvel Entertainment)、盧卡斯影業(Lucasfilm)所擁有的故事資產, 粉絲期盼多年的漫威電影宇宙以及星際大戰系列終於得以躍上大螢幕。此外, 近年來迪士尼更是大張旗鼓地將旗下經典動畫資源改編成真人電影(live action), 讓經典故事繼續陪伴新一代的小孩成長。以提姆波頓(Tim Burton) 執導的《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 為起點, 截至目前迪士尼已經推出《黑魔女: 沉睡魔咒》(Maleficent)、《仙履奇緣》(Cinderella)、《小飛象》(Dumbo)等九部作品,而正在籌備的翻拍計畫更是超過十部,整體影業預計上映計劃更是已經排到五年之後。於是在各子公司不同的製作計畫進行下,幾乎每個月都有迪士尼的電影上映,不僅觀眾看得開心,票房收益也是驚人,使迪士尼影業成為名符其實的娛樂帝國。
 
經過多次的困境與調整創作方向,迪士尼影業從華特迪士尼筆下的一隻米老鼠,歷經手繪動畫、電腦繪圖,到現在超級英雄宇宙和真人翻拍電影,一路進化為現今最勢不可擋的擁有數百位角色版權的娛樂公司。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夠在迪士尼影業推出的電影裡找到歸屬感。而下一階段的迪士尼即將繼續寫下怎麼樣的歷史,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AJ 簡介
 
兩個人,討論電影,A是理工宅,J 是藝術控。
如果我們的影片和文章可以讓你會心一笑,開發新見解的話,那我們就達成目標了!
 
Facebook 搜尋 AJ 談電影
Youtube 搜尋 AJ 談電影
Instagram 搜尋 AJxCinesteampunk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