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景氣保平安,展店相對保守

功能性鏡片市場持續發熱 專業性隱形眼鏡走出一片天

文.游惠卿

 

 

【前言】

連鎖加盟對於初涉行業的創業者來說,無疑可以減少因為經驗不足而走的彎路,亦可快速深入瞭解此行業,因此連鎖加盟領域一直都有追隨者追捧,希望藉連鎖之優勢一圓開創事業之夢想。

 

2016 年因全球景氣平淡,各產業之連鎖擴展步伐不一,於餐飲業、超市明顯可見加速擴張;相較之下,有著半醫半商且具服務性質的眼鏡業,卻呈現兩極化趨勢:

一 是大者恆大,展現積極拓展市場的雄心;

二是中小型連鎖因景氣不佳出現些微縮減 的狀態。

 

根據多方數據的統計,目前台灣眼鏡通路零售店約在 5,200 家左右,與 103 年相比無太大差異,而這當中連鎖店佔比多少?為此本刊特針對市場知名眼鏡連鎖店進行電話訪問調查。此份調查重點在於統計目前連鎖店的家數、從 97 年、101 年、103 年 到 105 年底的家數消長進行完整的統計比較,並且針對 105 年的整體營運狀況與總額消長、各品項商品的表現等進行詳細的分析報導。

 

強者為王,持續拓展通路佔領市場份額

統計 105 年連鎖店數,如以擁有 10 家以上之連鎖店計算 ( 不含快時尚與百貨通路 ) 共有 1,278 家,但如將擁有 5 家以上、10 家以下之連鎖店計入統計值,則應該有近 1,336 家 ( 見右表 ),整體約佔台灣眼鏡零售通路家數的 24.5%,比 103 年的 24% 佔 比稍微增長。

 

雖然擴展速度較前幾年放緩,但依然可看出大者恆大,強者為王,展現積極拓展通路佔領市場份額的雄心;未來連鎖比例是否會再提高?台灣整體眼鏡店家數是否將因環境、專業證照取得而更擴張或縮減等等?值得持續觀察。

 

 

【備註】 

1.寶島體系之連鎖與專櫃門市於 105 年之 總店數,細節如下:寶島 352 家、文雄 56 家、鏡匠眼鏡 + 樺碩 25 家、米蘭米藍 3 家、 百貨專櫃 (La Mode)25 家, 共 461 家店。寶島集團體系預計於 106 年 展店 25 家。

2.106 年小林眼鏡的目標重心不在於展店, 而在於全力輔導旗下各門市人員取得驗光人員證照,體現專業技能,也強調門 市的專業價值。

3.上光眼鏡這兩年整頓旗下連鎖店,現已全面改為直營店,無加盟店,先前加盟 之門市現都轉為單店經營。

4.105 年家數數據為星創視界與 Jingcl( 鏡客 ) 兩通路之加總。

5.關於「106 年預計展店家數」此一提問, 多家連鎖店表示將視驗光人員考試結果研判市場整體狀況,再進行規劃,迄今傾向觀望的保守態度。

6.其餘還有 5 家以上 10 家以下之小型連鎖 店,包括寶翔 (5 家 )、圓山 (5 家 )、金特 麗 (7 家 )、聯合光學 (6 家 )、信合美 (6 家 ) 、眼鏡人 (7 家 )、皇家 (7 家 )、三友 (7 家 )、 全家 (8 家 ) 等 58 家。 7.另有屬於快時尚風格與流通於百貨通路 的 眼 鏡 經 營 模 式, 包 含 OWNDAYS(30 家 )、JINS(12 家 )、BIS IN DEI (15 家 )、 葛洛麗雅 (17 家 )、2020 EYEhaus(9 家 )、 LOOKA (8 家 )、Single(4 家 ) 等 95 家。

 

 

各家連鎖店電訪重點摘錄 寶島眼鏡林俊雄總經理

105 年整體營業額獲利些微成長,於商品結構部分可以明顯發現不一樣之處,如隱形眼鏡在矽水膠材質與散光、多焦這類具高度專業性的商品有大幅成長,幾乎都有 40% 至 50% 的成長力道,至於彩拋隱形 眼鏡也有近 30% 的成長,可以說 105 年拋棄式隱形眼鏡在寶島體系中是銷售經營上的強項商品,主要原因就在於推廣「隱形眼鏡的健檢活動」。

 

現今很多通路門市都低估拋棄式隱形眼 鏡的價值,認為是低利潤、服務性質式的商品,不值得用心耕耘。但如不轉換思維, 那麼隱形眼鏡就會被藥妝店、APP 網購接手,消失於眼鏡門市中,相信這不是業界人 士 所 樂 見 的!

 

事實上, 隱形眼鏡可以被視為門市商品中的秘密武器,當顧客上門選購隱形眼鏡時,門市人員不該只是詢問度數多少,讓顧客拿了商品就走,而是應把握當下的契機,為顧客進行「眼睛健檢」,藉由簡單的問診了解顧客的眼睛狀況,並掌握顧客的視力需求,以推薦適合的商品,藉此將產品升級,如水膠升級為矽水膠;又根據場合、活動需求,可加購彩色隱形眼鏡;或有散光、老花等視力問題者,則能推廣相對應的專業性商品等等。

 

除此之外,還可以連帶銷售太陽眼鏡或功能性鏡片,這些都是門市透過隱形眼鏡的銷售,可以轉換加值其它商品的契機,但卻常常被錯失了,非常可惜。 在鏡片的部分,105 年也是變化很大的一年。因應 3C 產品的盛行、高齡化世代及地球暖化等大環境的變化,改變了每個人的用眼習慣與配戴需求,因此應運而生的抗疲勞鏡片、漸進多焦點鏡片等都很受消費者愛戴,如多焦鏡片從原本 12% 佔比成長到 17%,但對照高齡化的人口佔比,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努力,而這也是產業發展的機會點。

 

至於其他類的功能性商品,如盛行多年的變色片呈現持平狀態, 但同樣這幾年竄起的濾藍光鏡片則呈現衰退,以 UV420 鏡片代之,UV420 因可藉由儀器測試展現其功能,因此消費者普遍接受度都很高。至於鏡框部分,韓風潮流仍是主流,在框型部分以復古圓框銷售最好,材質上則以輕量的混搭組合最受消費者青睞。

 

觀望 106 年景氣,大環境持續低迷,眼鏡業似乎也愈來愈難經營,但還是樂觀看待只要沒有負成長就是成長。當然,極力創造每一項產品的利基點,將商品互相連結銷售,以專業化的服務 ( 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專業,更需擴充至商品知識、美學涵養,為消費者打造全方位的形象 ),藉此開創差異化的經營,相信產業還是有相當大的發展性。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