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前線】驗光人員在COVID-19疫情時期防疫重點提醒

用專業超前部署


疫情嚴峻


依衛生福利部04月18 日所發布的統計,全球累計COVID-19 的確診病例已超過二百二十四萬

其中死亡人數已超過十五萬人,疫情嚴峻。COVID-19 人傳人的主要途徑可分為三類:

1.近距離內被帶有病毒的飛沫噴到而染病

2. 與帶有病毒的人握手等直接接觸而染病

3. 間接接觸到帶有病毒的表面如手把而感染。

其中,眼科專業人士因為近距離接觸患者,更要小心保護自己以防感染。身為在台灣剛由商轉醫

不久的驗光人員應該如何保護自己並為防疫盡一份心力呢?  以下為廖思婷O.D. 與幾位專家所

討論出來的重點提醒。

 

確保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          

蘇昭文O.D.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視光科  助理教授


蘇昭文O.D. 提醒大家,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雖是最基本卻也是最關鍵的防疫步驟。

政府推廣勤洗手,用肥皂搓手二十秒是有其根據的。肥皂的親油性會與病毒的油脂結構相吸引,

進而破壞病毒的結構。

透過”內外夾弓大立腕”徹底搓揉使吸附在手上的病毒及骯髒物鬆脫,再透過肥皂的親水性結構,

順利病毒跟者水被沖走。

不僅自己要常洗手,幫客戶檢查的前後也都要洗手,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讓客戶放心地接受檢查。

保持社交距離及戴口罩都可避免被飛沫噴到的機會。員工若有不舒服應該主動向公司請假就醫。

依疾病管制局的建議,環境可每日至少一次用1:100 的稀釋漂白水清潔,馬桶則用1:10 的稀釋漂白水消毒。

每位驗光人員遵守衛福部的防疫建議並徹底執行,就是對自己及對客戶最基本卻也是最重要的保護。

(圖片引用自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南沙分署臉書)

 

加強儀器的防護與消毒  

吳宛儒O.D. 元培科技大學視光系副教授

 

吳宛儒O.D. 提醒大家在疫情時期,眼鏡公司與驗光所應留意保持室內社交距離並加強消毒

所有客戶可能碰觸到的物品包括儀器等。

門口可擺設乾洗手或酒精消毒,量體溫,並盡量減少陪同驗光的親友。

進入驗光所後,挑框區域可撤離些較不需要的家具或椅子,拉大室內社交距離。

鼓勵客戶多用眼瀏覽眼鏡框並接受驗光人員的專業推薦,精選最有考慮的幾隻框架眼鏡才做試戴。

因為酒精或紫外線燈消毒可能破壞鏡框材質,試戴過的框也應該盡快用中性清潔劑做清潔。

所有會碰觸到的儀器如電腦驗光機等都應該在客戶面前撕掉下巴紙,並消毒,讓客戶看見防疫措施會比較安心。

其中若有需要用到裂隙燈,因為與客戶近距離的關係,許多國外的視光師都如圖片所示,

開始外加個儀器防護罩來阻擋飛沫。

 

疫情時期,精準快速地完成專業服務

廖思婷O.D.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視光科助理教授

 

疫情時期的專業服務應留意以最短的時間解決客戶問題,保持距離及減少對話以降低飛沫感染的機會。

首先可考慮是否有些檢查項目是非急迫性,例如雙眼視覺檢查等,

若跟當日的主訴無相關,無急迫性,可延後檢查日期。

此外,建議以最短的時間做到最精準的驗光。

除了電腦驗光外,建議多多使用檢影鏡( retinoscope ) ,拉高用客觀他覺式驗光的精準度,

縮短主觀自覺式驗光用綜合驗光儀的時間。因為用綜合驗光儀( phoropter) 與客戶距離近,

檢查時間長,鏡片又容易起霧。若用檢影鏡,與客戶距離至少一個手臂,又快速,又無需開口講話,

驗光人員及客戶都比較安全。

隱形眼鏡的檢查,若要使用隙細燈,除了加個防護罩阻擋飛沫外,

可用棉花棒代替不須直接用手碰觸客戶眼部,檢查時不要開口,看完後,離開儀器遠些,再說話。

隱形眼鏡試片,軟式大多以拋棄式為主,用完即棄,不是問題。

若是硬式,建議使用完畢就消毒。

 

疫情時期,隱形眼鏡配戴的安全性

廖思婷O.D.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視光科助理教授

 

疫情時期,可不可以戴隱形眼鏡是最近討論的熱門話題。

先前,美國眼科醫學會建議隱形眼鏡配戴者轉換為戴眼鏡的主要理由有二。

首先,眼鏡可稍些阻擋飛沫,此外,隱形眼鏡配戴者比一般人容易觸摸臉部。

但在專家們深度討論後,美國疾病管制局(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已在四月十日明確的說明:

1. 目前並無科學研究證明隱形眼鏡配戴者罹患COVID-19 的機會比眼鏡配戴者高

2. 隱形眼鏡配戴者的衛生習慣非常重要以降低各種隱形眼鏡相關的感染

3. 健康的人可依據眼科專業人士的指示繼續配戴隱形眼鏡。

全球各重要視光相關學會包括國際性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tact Lens Educators ( IACLE),

英國British Contact Lens Association (BCLA),及澳洲的Cornea and Contact Lens Society of Australia

也都已發表正式聲明表示隱形眼鏡配戴的安全性。所有機構的聲明中都有一致性的強調個人衛生如洗手的重要性,

鏡片護理不可馬虎及若身體有不舒適,暫停配戴隱形眼鏡並尋求專業照護。

 

隱形眼鏡配戴的個人衛生注意事項                                                         

陳佳琪PhD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  助理教授

 

陳老師分享三大建議:

1.2019年在美國由Dr. Fonn D 及Dr. Jone L 針對950 日拋者的網路問卷調查顯示約有41 % 在配戴鏡片前,

後並沒有正確完整的洗手。不論平時,或是疫情時期,接觸隱形眼鏡前後,洗淨雙手都可大大降低眼睛的感染機會。

2.此外,所有隱形眼鏡護理用具建議都不要放在洗手間,應該放置於洗手間外面,例如臥房的化妝台或書桌。

香港理工大學的曹黃惠華教授的研究顯示,使用洗手間的馬桶,如果沖水時馬桶蓋子是開的,

病菌或微生物會隨者沖水時的氣旋升到半空,並保持懸浮狀態到幾個小時,可能會汙染到放置於附近的隱形眼鏡護理用具,

進而拉高感染的風險。

隱形眼鏡並不建議特別使用鑷子,因為鑷子本身可能因清潔不淨或未能定期更換而污染鏡片導致感染。

鏡盒也應該最少三個月更換一次,若能一個月更換一次更好。

或讓客戶直接使用日拋隱形眼鏡保持眼睛每日接觸是乾淨的鏡片,

減少所需要的輔助護理用品是最健康的選擇。

 

COVID-19 眼科相關學術與未來發展

鄭宏銘教授美國哈佛退休教授  現亞洲大學視光系講座教授

 

鄭教授分享最新的文獻顯示SARS-CoV-2 病毒可能透過眼手的接觸或氣懸膠體造成結膜炎,

其症狀會與其他的病毒性結膜炎一樣。

雖然結膜炎並非COVID-19 的主要症狀,且單單有結膜炎但並無其他呼吸道等症狀的機率不高,

但臨床上,眼科相關人士是有可能接觸到COVID-19 患者的。

建議驗光人員若遇到有眼睛紅,不舒服的患者都可鼓勵患者到眼科求診。

此外,依據目前的研究,病毒是可由患者的飛沫及糞便中發現,但依據新加坡陳篤生醫院的研究,

目前並無在淚液中發現病毒,所以透過接觸到淚液而感染的機會不高。

目前人在美國的鄭教授並分享因為許多重災城市如紐約都在半封城,宅在家階段,為了患者及專業人士的安全,

有些眼科中心開始提供利用視訊看診的方式盡力協助有需要的眼科慢性病患者如青光眼等。

多數專業人士覺得在疫情時期,遠距看診是個非常好的替代方案,但資安問題還是需要多加留意的。

 

結論: 驗光人員保護自己並為防疫盡一份心力

 

疫情時期,維護個人健康及工作環境清潔就是驗光人員保護自己也是保障客戶的最關鍵基本步驟。

以上內容分享了許多驗光人員可以如何保護自己的方式。但我們能做的不止於此。在疫情中最危險的族群是老年人,

尤其是有慢性病等免疫力較差的人。這些人有許多也是眼鏡公司或驗光所的老花眼鏡客戶,

也可能已是我們長期的老客戶了。

除了滿足高齡客戶可能的商品需求如眼鏡之外,身為醫事人員,我們可以表達關心並推廣防疫衛教例如口罩的正確配戴方式,

重複使用的"電鍋蒸口罩”方式,社交距離的定義,洗手的七個步驟等,透過分享防疫知識進而保護風險較高者。

危機即轉機。在疫情中,人潮的流失造成生意的下降。但對上門的顧客,除了滿足基本的商品需求外,

展現出您的專業,表達關心,分享防疫知識,贏得客戶的信任,用專業超前部屬未來的成功!

 

 

參考資料:

Fonn D. Jones L. Hand Hygiene is linked to microbial keratitis and corneal inflammatory events.

Contact Lens & Anterior Eye: 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Contact Lens Association 2019 42(2) :132-5

 

----------------

作者介紹:

廖思婷O.D.

畢業自美國Pennsylvania College of Optometry ( 現今的Salus University ) 。

回台後曾擔任嬌生視光學苑總監,現今服務於高雄的眼科診所。
除了視光臨床工作之外,她熱中參與教育活動,曾擔任台灣眼視光學學會秘書長,

也是中華民國驗光生公會全國聯合會學術顧問及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視光科助理教授。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