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資訊】嬌生線上講座 讓您和專業零距離

 

驗光人員不可不知的COVID-19新冠肺炎相關資訊

 

>> 由鹽水漱口瞭解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 驗光人員如何在COVID-19時期保護自己 

>> 新冠肺炎時期隱形眼鏡的安全配戴

 

這波疫情打亂世界,也必然在無形間改變消費者的選擇。當台灣逐步進入後疫情時代,唯有時刻充實自己的驗光人員,才能展現出差異化的服務。嬌生公司於5/17特別邀請國內頂尖學者,以線上講座的模式帶領產業了解什麼是新冠肺炎與對驗光人員帶來的影響,讓您一邊保持社交距離,同時與專業零距離。

第一場專業講座,由高雄長庚醫院眼科,同時也是近視防治中心主任的吳佩昌醫師、馬偕視光學科廖思婷O.D、馬偕紀念醫院眼科鄭惠川醫師來開講。這邊也特別節錄講座中的要點與您分享讓服務更專業!

 


由鹽水漱口瞭解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主講人:吳佩昌醫師

 


 

■「細菌病毒的差異

在說明新冠肺炎之前,需要了解「細菌」和「病毒」的差異。細菌的體積是病毒的好幾倍甚至數十倍大,且細菌的結構比較複雜,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體,它自己可以存活,不需要宿主。然而病毒的構造非常簡單,外殼是蛋白質,加上內部的遺傳物質。所以病毒本身沒有辦法自行存活在環境之中。所以它並不算是生物,必須仰賴活的細胞(要有宿主)才能繼續生存。了解兩者差別有助於了解疾病的特性,並做出適當的處置。例如與隱形眼鏡有關的感染大部分是細菌性,像毒性相當高的綠膿桿菌,兩天就可以穿過我們的眼角膜,導致穿孔。這次的新冠肺炎,則是病毒造成的,病毒性的感冒,痰比較少,若抽血檢驗,病毒不會導致白血球上升,與細菌性的感染不同,可作為初期的判別。
 

 

■ 鹽水漱口漱喉嚨有助於減少病毒量

疫情中期,LINE上曾經流傳「鹽水漱口可以消滅病毒」的訊息,後來事實查核中心駁斥為假訊息。然而吳醫師從數篇國際醫學期刊的研究中,觀察到鹽水漱口漱喉隆與上呼吸道病毒的關聯性。

吳醫師指出:「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初期,喜歡附著在口咽部去作複製,再逐漸往外擴張。」且香港的研究發現,口咽的病毒負載量,和後來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如果能夠降低初期口咽的病毒量,對於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和預防可能是有幫助的。基於這樣的推論與相關的研究,用鹽水漱口漱喉嚨,可以減少入侵喉嚨的病毒量;當喉嚨腫痛時,用高張的溶液洗漱,也可以起到殺菌、消腫的功用。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之外,驗光人員在第一線接觸可能罹患感冒的顧客之後,用溫鹽水漱口漱喉嚨是可行且簡單有效的防疫選項。

 

 

驗光人員如何在COVID-19時期保護自己

主講人:廖思婷O.D.

 

 

各國專家陸續指出,未來新冠肺炎可能變成常態流感,抗疫的路可能十分漫長。由商轉醫的驗光人員因為工作性質關係,與前來驗光配鏡的民眾常有「近距離接觸」,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讓專業被看見,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

先前在「用專業超前部署」特別企劃之中有提到驗光人員保護自己的方式以「確保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為首要重點。第二為「加強儀器的防護與消毒」,例如綜合驗光儀及裂隙燈等可加上防護罩,並在客戶面前撕儀器下巴紙或噴酒精消毒做到讓客戶有感的防疫。第三建議為「疫情時期,精準快速地完成專業服務」,以速度快,時間短,拉開與客戶的距離為驗光準則。本次講座將再重點補充。
 

■ 「肥皂」加「搓揉」才是抗菌王道

數月來在阿中部長強力宣傳下,防治飛沫噴濺、勤洗手的防疫策略大家已非常熟悉。但是在「洗手」這一部分,如何真正有效去除病毒,許多人仍一知半解。廖思婷O.D.在講座中特別向驗光人員強調:「洗手的關鍵在於用肥皂!」由於新冠肺炎病毒的結構分內、外層。內面有RNA,還有蛋白質,外面是帶油質的外層膜,如果純粹用水沖洗,因為油、水不相融的原理,水會直接流過病毒,無法對病毒造成破壞。而肥皂是一種界面活性劑,它的成份分為兩端,一端是親油性,一端為親水性;當使用肥皂洗手時,病毒外層的油質膜會被肥皂親油性的那一端吸附上去並開始破壞病毒結構。

此外,充分搓揉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須用肥皂搓揉達20秒,大約是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透過足夠的時間,充分的將病毒從皮膚上鬆脫再用水流沖走,確實達到清潔的目的。驗光人員除了自行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也可將肥皂洗手的原理傳達給民眾,提升專業差異。


 

■ 隱形眼鏡正確的清潔程序

藉由這次疫情,讓大家學會「肥皂加搓揉」才是正確洗手的程序,以此概念延伸至驗光人員的專業領域―隱形眼鏡清潔時搓不搓?也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坊間有許多標榜「不須搓洗」的消毒藥水,無論是雙氧水系統,或是優碘系統,真的能徹底清潔隱形眼鏡嗎?

依據今年一月香港理工大學曹黃惠華教授最新研究,她將隱形眼鏡沾附油性的頑固沉澱物(例如睫毛膏、護手霜)後進行清潔實驗,發現沒有經過搓洗程序的組別,無論使用哪種系統的消毒藥水,都無法將隱形眼鏡上的沉澱物清洗乾淨。在全世界拚防疫的當下,消費者對於配戴隱形眼鏡清潔必定更加重視,驗光人員可以藉此機會,從洗手經驗出發,教育大眾正確清洗隱形眼鏡的程序。無論硬式或軟式隱形眼鏡,可依據客戶的鏡片更換頻率與清潔藥水系統,建議配戴前先洗手,然後先用清潔液搭配搓揉,並用生理食鹽水沖洗,最後再用消毒藥水浸泡,如此一來就能安心配戴隱形眼鏡。

 

 

新冠肺炎時期隱形眼鏡的安全配戴

主講人:鄭惠川醫師

 

 

防疫期間,關於「眼部是病毒傳染途徑」、「配戴隱形眼鏡會增加感染風險」這樣的話題屢見不鮮,身為第一線與民眾接觸的驗光人員,在遇到這樣的詢問時,該如何專業的做出答覆呢?馬偕醫院眼科的鄭惠川醫師,從病毒感染相關的結膜炎談起,為大家逐一解惑。
 

■ 無證據顯示配戴隱形眼鏡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鄭醫師先帶大家回顧眼部的防禦機制。除了淚液的抗菌成份可提供生化性的保護、眨眼提供機械性的保護外,角膜上皮細胞也有主動和被動的防禦功能。主動的防禦是上皮細胞可以分泌殺菌,抑制細菌生長或干擾其毒性的因子,被動的防禦是細胞間的緊密連接和細胞脫落的能力,上皮的基底膜有一些孔洞,類似篩板,孔徑比細菌的體積小,所以細菌會被阻絕在這裡,當外傷沒有波及基底膜時,細菌是無法通過的。那至於新冠病毒是如何通過結膜,對感染人造成新冠肺炎呢?一般認為有可能的話,是傳染性的氣溶膠隨淚液通過淚小管、鼻淚管,進到鼻腔,再進入我們的呼吸道,造成感染。

但是,由於眼表淚膜會採取多種宿主的防禦機制來減少結膜和角膜的感染機會,且角、結膜也無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受體(ACE2),病毒不易在結膜複製,因此許多醫學期刊中提到,只有極少數新冠肺炎的患者有結膜炎的症狀,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也發布尚無證據顯示隱形眼鏡配戴者比眼鏡的配戴者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且框架眼鏡不被認為具有足夠的護眼功能。總結來說:眼睛不是冠狀病毒感染呼吸道的首選進入途徑,且新冠肺炎透過淚液傳播的風險是很低的。不論是眼鏡或是隱形眼鏡的配戴者, 少摸眼、口、鼻才是正確的防疫之道,多注意自身衛生習慣,才是重點。

 

■ 病毒造成眼睛病變最常見的為濾泡性結膜炎

  冠狀病毒造成眼睛病變的機會低

新冠病毒可能通過氣溶膠與結膜接觸而引起濾泡性結膜炎,但發生率很低,大概在0-3%。實際上眼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急性結膜炎通常是病毒引起的,其中又以腺病毒佔的比例最高,大概是65%到90%。可是文獻回顧顯示,與不戴隱形眼鏡的人相比,配戴隱形眼鏡的人患腺病毒結膜炎的風險並沒有增加。

SARS冠狀病毒流行之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一篇文獻綜述報導,其中752名SARS患者沒有眼部表現。由此顯示,病毒造成眼睛的病變主要是急性的濾泡性結膜炎,最常見的病源是腺病毒。其他像新冠病毒、SARS冠狀病毒會導致結膜炎的機會是比較少的,所以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無須停止配戴隱形眼鏡。
 

■ 隱形眼鏡需要有正確的衛教溝通加強顧客依從性

依據先前的研究,隱形眼鏡的配戴者遵循正確使用方式的依從性是極低的,即使是比例最高的日拋配戴者,也只有15%完全依從。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沒有定期清潔鏡片盒」、「沒執行搓揉和沖洗的步驟」、「沒有按時更換鏡片」、「沒有洗手」等四點。顯示相關衛教還有待加強,尤其在疫情流行期間。

同時必須建議患者,身體或眼睛不適的時候,應暫時停止配戴隱形眼鏡,至少應等到症狀緩解24小時之後才能恢復隱形眼鏡的配戴。


 

 

■ 給隱形眼鏡配戴者的小叮嚀

防疫期間,只要經過正確的清潔滅菌程序,隱形眼鏡可以安心的配戴。身為驗光人員,我們要讓患者放心,隱形眼鏡還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視力矯正方式。

安全配戴隱形眼鏡的關鍵,在於配戴者的習慣。配戴前應避免接觸眼鼻口,戴上取出隱形眼鏡前徹底清潔雙手20秒以上,並用一次性的紙巾擦乾。確實使用隱形眼鏡護理液,執行搓揉和沖洗;不要超時或隔夜配戴隱形眼鏡,建議考慮日拋鏡片。身體有不適,包含咳嗽發燒或眼睛不適,眼睛有分泌物,應停止配戴隱形眼鏡,趕快就醫。



嬌生公司主辦這場新科技直播課程主要是協助驗光人員對新冠肺炎更加了解。這次疫情對產業的影響將是長久的,希望驗光人員除了有足夠的防疫知識保護自己與家人之外,更希望身為醫事人員,可與客戶分享正確的防疫相關知識,破解迷思,不僅為社區防疫盡一份心力,也展現出服務差異化,讓專業被看見!

 

2020161 202005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