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是眼鏡最重要的材質之一。當然,金屬的範圍很廣,種類各異,薄鋼、鈦金屬甚至是幾年前流行的記憶金屬也都包含在內。金屬材質除了可當主幹以外,適當地與其他材質搭配,也可創造出變化的效果。如同這次米蘭秋冬時裝周Salvatore Ferragamo的金屬流蘇裙、Bottega Veneta的方形亮片長褲等等,就是利用金屬為媒材與其他布料交映出光彩奪目的絢麗感,替不喜歡受拘束的女性寫下新的一刻。
發跡於好萊塢的日落大道上,Oliver Peoples儼然成為美式精品眼鏡的代名詞。本款一席銀白色映照出冷冽的雪世界,宛如冰山美人不可褻玩卻又帶一絲日式的禪意。冷靜自持,不帶批判眼光睥睨世間,微微下凹的上梁洩漏出叛逆的味道,重塑經典樣貌,具遺世獨立之美,卻沒有孤芳自賞的寂寞。
本季米蘭時裝周,聖羅蘭Saint Laurent的藝術總監Anthony Vaccarello回顧了九〇年代Saint Laurent的優雅調性,並思考現代女性的獨特表情,從品牌的經典布料圖樣,如千鳥格紋、豹紋與圓點之中,增添亮面光澤感的材質,象徵了穿著Saint Laurent的女人舉止優雅卻熱愛冒險。她們披上蕾絲、喀什米爾羊毛的服飾,套上亮面褲裝,穿梭於暗夜,形成鮮明對比。對Saint Laurent而言,優雅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時也乖張任性,充滿挑戰。
Anthony Vaccarello繼承了創辦人Yves Saint Laurent對女性的描繪,卻樂於在控制與突破的拉扯中尋找平衡,在紀律與放縱間增加張力,這些力量幻化成品牌Saint Laurent的現代性。本款以耀眼的桃粉色宣告自我存在,手繪感的斑馬紋有種Saint Laurent式的趣味,對時尚下了最有個性的註解。
或許有部分人認為「優雅端莊」是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但誰說男性不能有陰柔美?尤其在時尚圈,融合看似衝突的二元性是最重要的創作。就像FENDI在這次的米蘭時裝周的秀場,全室粉膚色搭配柔軟的法式貝殼沙發,看似夢幻不已,但細看這次FENDI的服裝,可知道創意總監Silvia Venturini Fendi玩弄「對立」的技巧。她用皮草、皮革、蕾絲強調女性的柔,卻又大刀一揮重塑服裝的輪廓,在濃烈的女性特質中可隱隱窺見結構性,在收放之間掌握自如。
今年的米蘭時裝周,FENDI以粉膚色為主調,回歸柔美,卻抓穩了結構的重要性,如本款板材與金屬交錯出視覺的豐富度,鏡腿纖細修長宛如模特兒身段,側邊大大的F提醒了觀看者品牌的來歷。蝶面框型具強烈存在感,在硬挺的板材切割下,仍展現出蝶兒展翅的美麗氣勢,令人印象深刻。
這次的米蘭時裝周,除了材質的變化應用外,和諧一致的溫潤配色也被發揮得淋漓盡致。預先公布下一季流行趨勢的米蘭時裝周,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利用秋冬色系駝色、卡其、灰、酒紅等,譜出經典色調。創意總監Paul Andrew也審慎思考服飾所要呈現的精神,以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等人為靈感,借用她們待人處事的智慧,將其剛柔並濟的優雅堅毅運用於設計中。帥氣的褲裝、緞面連身裙等,交會出女性多元的姿態。
就像Salvatore Ferragamo的創意總監Paul Andrew以兩位世界偉大的女性蜜雪兒歐巴馬、維吉尼亞吳爾芙為創作出發點,融入她們勇於做自己的精神,眼鏡品牌MOLSION也以同樣的目標展示自己。本款使用MOLSION擅長的解構手法,拆解鏡框和鏡片重塑結構,保留鏡片側緣的裸露,金屬襯底,讓整副眼鏡層次感倍增。
若看文青這個詞,可能大家仍理解其中之意,但女文青的定義是什麼呢?只要是女性就包含在內嗎?DIOR在巴黎時裝周秀場入口處,放上斗大的標語「I say I」,其意涵是「我自己是誰不需要別人來定義」,源於義大利女權主義者Carla Lonzi於1971年的書籍《女性主義中男人的存在》。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從自身出發,回顧自己的青春歲月,將之投射在2020秋冬時裝系列。秀場設計邀請了巴黎藝術團體Claire Fontaine操刀,有用法國世界報新聞拼貼的《Newsfloor》地板、天花板上也以類似燈箱的設計懸吊著標語,渲染力十足。
若要說出文青的樣貌,可能有些人會把它跟學院風格稍作連結。但文青指得不是某一種穿著打扮,而是落實於生活中的精神。它可能包刮書籍、音樂、電影、劇場等藝術類的品味,甚至是一副眼鏡!本款經典威靈頓框型是文青必備品,翠綠色如寧靜的湖面,深藏不露,給人安定又不俗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