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泰光學 研發中心
吳洛俞(MME)、鍾宜蓉(OD)、Ping Nutthakit(OD)、吳怡璁(OD, Ph.D)
由於科技發展及經濟水準提高,3C產品越來越普及,現代人幾乎是離不開3C產品,可能工作盯電腦,搭車滑手機,吃飯配電視…。因為這樣的生活型態,近視成了一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流行病,而目前市面上近視矯正的方式為鏡框眼鏡、軟式隱形眼鏡、硬式隱形眼鏡等等。隨著便利性及美觀的需求,軟式拋棄式隱形眼鏡在市場上的普及性已越來越高,然而大部分的消費者在購買隱形眼鏡時,對於如何挑選適合自己需求的鏡片仍一知半解,通常只要戴起來舒服、看得清楚就購買,但這樣真的是對的嗎?
在臨床上,一般認為視力是受到屈光不正以及散光的因素所影響,只要矯正到1.0即是好的配適,然而視力1.0真的能達到完美的視覺品質嗎?以視光學來看,視覺品質是受到低階像差及高階像差的影響,低階像差包含屈光不正及散光,影響視力品質的80%;而高階像差主要包含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慧星像差(Coma aberration)、三葉像差(Trefoil aberration)等等[1]。
近幾年因將前導波技術導入並應用在眼球測量,因此眼球內的像差數值可以精準的量測出來。這些參數可以幫助驗光師或是眼科醫師能夠更了解患者眼睛的狀況,找到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矯正視力,更能提高視覺品質,甚至從研究中發現,高階像差能夠影響近視度數的加深。
我們為患者挑選市面上拋棄式鏡片常見的四大品牌,九種不同設計的日拋球面鏡片。度數的選擇則是依照患者的近視狀況而定。請患者分別戴不同的鏡片後,利用前導波測量儀器量測眼球屈光度及像差資訊,並觀察視覺品質的矯正狀況。以下分享兩個案例:
A 患者一為27歲女性,等價球面度數-3.00D,選用九種不同設計的日拋-3.00D的鏡片。
其中儀器量測的結果會如下圖所示,利用數值表達眼球的視覺品質狀況:
戴完九種鏡片後量測結果,詳如下圖整理,左為屈光度數;右為球面像差
B 患者二為26歲男性,等價球面度數-6.50D,選用九種不同設計的日拋-6.00D的鏡片。
下圖為戴其中一款日拋鏡片的眼球資料,以數值表示視覺品質:
戴完九種鏡片後量測結果,詳如下圖所整理,左為屈光度數;右為球面像差
由以上兩案例的矯正後屈光度數發現,市售標示相同度數的九種鏡片,配戴在同一人眼上的矯正效果並不相同,且有些鏡片可能會造成屈光過度矯正或者屈光矯正不足的情況發生,進而影響視力品質。我們也注意到患者眼球中的球面像差,在不同鏡片、同ㄧ人眼上的結果也不同。那為何在高階像差中我們會特別注意球面像差呢?除了視力品質的考量外,根據過去角膜塑型片與近視控制相關的研究,發現配戴角膜塑型鏡片後,多數眼球的球面像差會正向增加,研究指出正球差對於控制近視可能會是一項能列入考量的因素之一[2]。如果這樣的假設是正確的,那麼將來的研究人員就應該評估在軟式隱形眼鏡配戴後,球面像差的變化與近視發展的關聯性。
由以上研究結果得知,每款軟式球面鏡片在同ㄧ人的眼睛上會產生不同的矯正效果,進而影響到視力品質。我們建議驗光師在選擇軟式隱形眼鏡時,可以在患者配戴鏡片前與後使用高階儀器拍攝眼球數據,觀察並分析鏡片在患者眼球上的治療效果,為患者挑選一副符合其需求的軟式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