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光學這條路上,走著走著就40 年。HOYA 豪雅光學無疑已經站穩了腳步。「但面對市場的百花齊放,面對世界丟來的變化球,常青樹除了默默深耕,更要與時俱進。」專訪的下午,董事總經理林家慶先生輕鬆明朗的語氣如窗外的天,風和日麗,然而要成就這樣的「毫不費力」,往往需要背後的「極其努力」。
對大多數人而言,2020 絕非是個好年。對HOYA 而言,這場仗確實也打得艱難。但所謂勇者,是即便在黑暗中都有能耐去找星光的源頭;而假使連星光都遍尋不著,那就成為自己發亮的星星。疫情延續至今,HOYA 的光芒燒得比從前都熾熱。這一年,HOYA 將之立為數位化元年。
「實質作業上,我們在管理層面做到了全面提升,除了自行開發產品與行銷智能管理儀表板,讓內部數字管理更有效率之外,同時HOYA 也利用SFDC 客戶關係管理規劃服務系統,增加營業效率,並採用HOYA Log訂單系統和自行開發的後端程式掌握物流與財務,進而優化商業流程。最特別的是,HOYA 給予每一副眼鏡一份獨一無二的電子身分證(E-Lense),透過QR Code 就能追蹤眼鏡的出貨狀況與客戶端的佩戴情形。」林總如數家珍的同時,眼裡滿是踏實感。
內部提升、優化後,HOYA 依然得回到百家爭鳴的戰場上。「尤其面對快時尚的來勢洶洶,我們始終在思考,HOYA 要如何幫助本土店家吸引目光,以及,經營這個品牌對店家而言有何優勢?」
還好HOYA 的一片誠心與謙卑,如皇天不負苦心人一般,確切的反應在GFK 這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市調結果當中。「事實上,有高達七成顧客都對HOYA 這個品牌表示認同,除了見證HOYA 深耕台灣40 年的非凡成就,也直接揭示了它無窮的潛力。」林總的眼裡閃著光亮,言談間滿是欣慰…。
為了讓經銷商們接手,並一同拓展這份無窮的潛力,HOYA 努力地維持品牌向來的「高CP 值」市場認知,這樣的亮點不但能幫助經銷商在客戶溝通上更得心應手,更能建立客戶對其的信賴感。
想要走得長遠,城牆就得築得厚。
「這十幾年間,我們不斷搬出秘密武器,強化品牌厚度,讓經銷商在銷售上有更豐富的選項,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產品功能和價格。」除了HOYA 這個自有品牌,Pentax 和Seiko 便是最好的案例。2007 年,HOYA 併購Pentax,並於今年再次隆重推出。而這兩大品牌的完美融合之道,無須等我們進一步提問,林總已經從容交代。明年我們即將把Seiko 這個優秀品牌推陳出新,有信心為廣大客戶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林總有對未來的盼望,也有背負元老級品牌的甜蜜負荷。
「多品牌」策略雖是極大的一步,前方卻有更多哩路要征服。林總深知,眾多眼鏡店家最掛心的,就是如何改善市場操作,讓本土店家得到更多幫助。
「對此,我們想借鏡日本HOYA 在國內成立的視光中心-日本青山視光中心-的成功經驗。我們發現,一間穩定會員制的門市可以擁有超過七成的預約客戶,並透過銷售策略的輔導來創造『一人多鏡』的需求與可能。而放眼台灣,我們的市場上集結了三、四千家眼鏡行,密度高居世界排名,這樣的特點,是HOYA 在台深耕以來一直想好好把握的。」
因此,HOYA 預計在新的一年提出相關計劃,輔導眼鏡行建立個人化鏡片驗配中心,期盼將日本國內的成功案例引入台灣,一起為提升視力品質為目標。這個目標的背後,隱藏著HOYA 為顧客設身處地的同理心。
HOYA 知道,身為一位消費者,走進眼鏡行,除了鏡框愛好、舒適的度數,我們似乎容易對鏡片等專業項目感到霧裡看花,只懂得鏡片厚薄與抗藍光與否的差別。對此,HOYA一直抱持著更大的溫暖與決心,希望一副好鏡片除了達到舒適清晰這樣的基本目標外,還要顧全與扣合配戴者的生活模式、工作情況,那麼我們的眼睛,才是貨真價實的靈魂之窗。除此之外,林總談到,今年HOYA 在產學合作、產業共榮上也展現出更正面積極的野心,不僅與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一同成立視力保健產學合作基地,更承襲日本職人精神,嚴格把關供應鏈的流暢度,為的就是一點一點優化台灣本土的配鏡品質。
今年十月起,HOYA 視力保健部門發表最新品牌計畫For the Visionaries, 要為品牌立下最悠長雋永的品牌意識。For theVisionaries 意味著HOYA 回歸到最簡單的「關懷全人類視力」的使命,和視力保健專業人士、眼科醫師、視光師、驗配人員一同成長,關懷病人,提升知識傳播與技能,幫助事業夥伴提升服務,扎扎實實地,將這樣的理念貫徹在品牌的DNA 當中。「過去四十年,我們衷心感謝台灣經銷商及顧客的愛戴,邁往下一個四十年的路上,HOYA 依然備感榮幸,懷抱初衷,然後不遺餘力。」林總肩上那份甜蜜的負荷,似乎都
倒向了甜蜜的天秤那一側。
專訪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