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光講座】「國際視光新知與創新科技」專題報導(下)

2021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視光科年度視光研討會

 

主辦單位: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視光科

合辦單位:台北市驗光生公會 / 協辦單位:台北市驗光師公會

課程規劃:廖思婷OD

文字整理:編輯部

 

本文將為讀者概要式的整理「國際視光新知與創新科技」研討會第二場的專題內容(第一場內容報導詳見434 期雜誌 https://www.modernmgz.com/mod.php?ap=703)。會議的開場,由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視光科劉祥瑞主任主持,他特別提到:「感謝廖思婷老師,費心找到熟悉華文的國際級學者來開講。使研討會既能傳遞國際新知,又能跨越語言的隔閡,讓與會者收穫滿滿。」以下就來看看各講題的精采摘要吧!

 

〈深入了解視光專業⸺視光進展與科技對未來產業發展的影響〉

華柏恩視覺研究中心總監 翁延舜博士

 

翁博士畢業自澳洲西南威爾斯大學,擁有澳洲眼科藥物治療的執照。並於2007 年加入華柏恩視覺研究中心(Brien Holden VisionInstitute),曾擔任中國研究中心的臨床總監。本場專題講座,內容聚焦在視光師該如何透過視光創新科技來提升效率、加強診斷能力、優化患者體驗。

 

・ 儀器與人工智慧的創新科技

首先,翁博士強調近年來視光儀器的創新速度非常快,舉凡自動驗光、測量角膜曲率、測量眼軸長度、超廣角眼底攝影等器材,陸續現身於國內外的視光中心。因應疫情期間的需求,翁博士特別介紹可以遠端測試視力的「Check my vision」雲端系統,協助患者發現自己的視力問題,再前往視光中心複查;並介紹可以遠程操作的「鏡片驗配測量儀」、和擴增實境工具等。

 

在智慧型手機和視光器材結合的運用上,對於「低視力患者」的幫助格外引人關注。翁博士介紹國外研發的兩款AI 程式「SeeingAI」和「Be My Eyes」,能將視覺的世界轉換成低視力患者的聽覺,協助患者用聲音來識別物體、標籤、貨幣和文字等。翁博士認為,人工智能未來將在眼睛照護上扮演重要角色,特別在疾病的診斷(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甚至可能在患者看醫生前,就已先預測診斷,並提出管理計畫。

 

・ 乾眼症與近視

「乾眼症」與「近視」是目前視光師在臨床上最常遇見的問題,也可能是未來國際視光師可發展的專業項目。翁博士詳細解說了乾眼症的產生原因、臨床表現、 診斷方式、治療方案,期許驗光師對此有所警覺,建議患者至眼科診所複查。

 

〈3C 時代―運用隱形眼鏡讓視光專業被看見〉

廖思婷OD

 

・ 新冠肺炎時期對眼睛的影響

新冠肺炎時期,因數位產品的普遍使用,導致學童近視率普遍增加、上班族用眼過度。甚至長時間戴口罩,使空氣由口罩往上吹過眼睛,導致淚液蒸發,眼表面乾燥,造成眼睛容易發紅,或產生刺激感。

 

・ 數位眼疲勞

「數位眼疲勞」是備受重視的議題,民眾時常忽略的屈光不正(散光與老花)、雙眼視覺的調節和開聚能力、眨眼的影響、強光和近距離作業,都容易造成數位眼疲勞的產生。廖思婷OD 提醒驗光人員,要協助患者「找出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透過「問診」、「檢查」和「衛教」,改善患者的視力健康,以下摘要說明:

 

  • 問診:建議驗光人員以開放式的問題,鼓勵患者說出症狀。其中「乾眼」類的問題會造成畏光、乾、灼熱感等不適;因「雙眼視覺」產生的症狀則偏向調節不易,眼睛脹,有模糊感,甚至會頭痛、疲勞等。檢查:數位眼疲勞造成的影響包含criticalflicker frequency、眨眼( 頻率減少或不完整)、瞇眼、調節力等數類。

 

  • 檢查:數位眼疲勞造成的影響包含criticalflicker frequency、眨眼( 頻率減少或不完整)、瞇眼、調節力等數類。

廖思婷OD 特別強調,散光的矯正也是重要的參考數據,即使是一百度的散光,假如未矯正,也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解決方案包含屈光不正的矯正、雙眼視覺的處理、濾藍光鏡片、舒緩眼睛乾澀、提升隱形眼鏡配戴舒適度等。

在研討會中,廖思婷OD 提出精彩的案例討論,對於配戴隱形眼鏡的患者,容易因初期老花加重數位眼疲勞,更有詳細的解說。

 

  • 衛教:衛教內容包括建議數位視覺疲勞隱形眼鏡配戴者進行一年一次的視力檢查、調整工作區域的位置安排、適時讓眼睛休息、配戴適合的眼鏡、減少藍光與眩光、善用人工淚液或隱形眼鏡潤滑劑、維持隱形眼鏡清潔(用肥皂洗手)、進行眨眼運動等等。

廖思婷OD 舉香港理工大學曹黃惠華教授的研究成果,提醒驗光人員建議隱形眼鏡配戴者:透過搓洗的動作,讓鏡片上的髒污鬆動,才能讓鏡片保持乾淨,維護眼睛健康。

 

  •  結語

如今,數位眼疲勞在臨床上越來越常見,隱形眼鏡配戴者的症狀尤其明顯;因此,在視光處置上不可忽略散光和老花的矯正;最後,協助患者拉高隱形眼鏡配戴的舒適度,更是驗光人員的責任。

 

〈認識圓錐角膜〉

馬偕醫院主治醫師 鄭惠川

 

・ 定義

圓錐角膜是一種進行性、非炎症、雙側(但通常不對稱)的擴張性角膜疾病。特徵是近眼軸的基質變薄和減弱,導致角膜表面變形。視力喪失主要的原因是不規則散光和近視,其次是角膜疤痕。

 

・ 病因與風險因子

至今病因不明。目前已知與特異體質過敏症、唐氏綜合症、Leber先天性黑蒙和Ehler 的Danlos結締組織病有關。圓錐角膜的患病率通常為700分之1。圓錐角膜的風險因子包括患者揉眼睛(與特異體質過敏症或春季角結膜炎有關)、睡眠呼吸暫停、結締組織疾病、眼瞼下垂綜合徵、視網膜色素變性、陽性家族史與唐氏綜合症有關。

 

・ 首要的預防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預防策略被證明有效,但揉眼或壓迫(例如,用手抵著眼睛睡覺)被認為會導致圓錐角膜和/或圓錐角膜的進展。遇到受此困擾的患者,可以提醒他們不要揉眼睛,和避免過敏原和治療眼表疾病可能有助於減少眼睛刺激,從而減少眼睛摩擦。

 

・ 診斷

透過裂隙燈檢查和觀察中央或下部角膜變薄,或角膜地形圖可用於檢測早期圓錐角膜並追踪其進展,超音波角膜測厚儀也可用於測量角膜上最薄的區域。角膜地形圖的診斷軟體,可以檢測出早衰、亞臨床或疑似圓錐角膜。

 

・ 治療

一般圓錐角膜的治療目標為:1.提供功能性視力;2.停止圓錐角膜的進行。輕度病例可使用眼鏡或軟式散光隱形眼鏡。以RGP來中和不規則的角膜散光,大數視力有所改善。

專業隱形眼鏡包括(但不限於)RoseK、定制設計的隱形眼鏡(基於地形和/或波前測量)、半鞏膜隱形眼鏡、背負式鏡片使用(硬鏡片在軟鏡片上)、鞏膜鏡片、混合鏡片和PROSE(眼表生態系統的假體更換)。對隱形眼鏡不耐受或視力不可接受的患者,通常是由於中央疤痕,可以進行手術替代。

研討會中,鄭醫師也對圓錐角膜可進行的手術和藥物治療方式,進行了完整的說明。

 

〈圓錐角膜的醫學與光學矯正〉

美國加州Eye Care Riviera Optometric Group 楊芳棻OD

 

楊芳棻OD在美國長期執業期間,多數患者有圓錐角膜或雷射手術後角膜擴張的困擾,在臨床上經驗豐富。本次焦點將放在圓錐角膜患者的屈光檢查、檢影鏡檢查,和如何幫圓錐角膜患者驗配硬式透氣隱形眼鏡。

 

・ 圓錐角膜的屈光檢查順序:

1.使用剪影鏡來取得初始驗光度數

確認患者視力值是第一要務。由於患者普遍散光嚴重,講者提醒要使用單一行視標來避免擁擠效應。當患者到達最佳視力時,利用針孔成向來測量潛在視力,因為這是未來驗光或隱形眼鏡驗配想要達到的目標。

接下來,就使用檢影鏡來取得初始驗光度數。建議大家觀察剪刀狀的反射(留意正常角膜上的反射,而非圓錐上的反射),再觀察光條從逆動到中和的過程。

 

2.藉由顯著差異(JND)找出球面度數

可以藉由患者能在視覺上感受到的明顯差異來判斷度數。大幅度的改變鏡片度數,例如20/40等於4個單位變化。

 

3.藉由顯著差異(JND)找出散光大約的軸度。

 

4.藉由顯著差異(JND)得到精確散光度數。

 

5.透過旋轉鈕來得到更精確的散光軸。

 

6.屈光檢查達到針孔成像測量出的潛在視力。

 

・ 圓錐角膜的屈光檢查結束點

驗光人員要能理解什麼時候該結束圓錐角膜患者的驗光檢查。了解這是患者角膜變化的問題,而非驗光人員的驗光技術問題。

此外,應該對患者進行衛教,提醒它們雖然度數會常常變動,但還是需要有備用的眼鏡,不能只依賴隱形眼鏡。

 

・ 圓錐角膜的硬式隱形眼鏡驗配

首先,楊芳棻OD提醒,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配戴硬式隱形眼鏡,要考量以下幾點:1.必須考量患者對硬式隱形眼鏡的適應性,例如考量最佳矯正視力是否能達到標準,或者是否有其他眼病等;2.考量患者的年紀和日常活動需求;3.驗配前要先治療所有眼部過敏。包含留意環境變化和藥物過敏。

此外,驗光人員必須透過觀察角膜地形圖,選擇合適的鏡片設計、基弧、直徑,並懂得評估鏡片的合適程度。在研討會上,楊芳棻OD對於「何時改用肩背式軟硬鏡片系統」、「何時改用混合鏡片」、「何時改用量身訂做的鏡片」也都一一進行說明。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