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巡禮】產學一心 打造視光合作願景 -- 專訪亞洲大學視光學系曾榮凱主任
文字整理/Jade Yen
2016年《驗光人員法》的通過,明令2026年前所有第一線的驗光人員都需要通過國考取得證照才能為民眾驗光,是否擁有執照也是鏡店老闆們在選擇新進員工的首要門檻。除了這個門檻之外,相信業界其實也在意學校的教育是否完整,讓新人入職可以少點磨合陣痛,快速進入狀況。當代團隊聽到業界的聲音,特別規劃一系列的台灣視光系線上採訪,一同理解從大學科系到專科學校,不同的視光系差異與學生未來出路的可能,並搭配當代平台影片與文本的露出發酵,讓各位視光從業人員可以藉著這些訪談更了解視光新血,一同創造產業美好的未來。
有著平易近人的第一印象,亞洲大學視光學系曾榮凱主任在言談之中亦能深刻傳達到其對於課程教學與視光產業的專業與認真。在他的帶領下,從2015年創系至今,亞大視光無論是國考成績與業界成就都獲得良好迴響。

產學相輔 成就優秀視光人
時代演變,法規的推行讓校園成為了視光種子的孕育搖籃,但在短短幾年的校園時光要如何兼顧專業技能的建立與產學間保持良好溝通?相信是全台視光學系都相當重視的課題。曾主任認為,亞大視光的特色就是「紮實」。
為了幫助學習,在紮實的學科教育,讓同學能夠學習到正確的知識之外,系方也提供了完備專業儀器,確保同學都能有充分的練習時間,更在課程中安排臨床實作考試驗收成果。除了課程上的嚴格要求,在實務課程編排中亦規劃了許多已在產業界耕耘的講師,積極安排產學合作的課程與活動,務求產學緊密連接。
走出校園 吸收一線經驗
到了高年級,到產業實習就成為視光學系學生的重頭戲!亞大視光會由系上的實習委員會嚴格審查出符合法規與系上要求的實習單位,讓學生在實習中能夠確累積一線實戰技巧。除了實習場域的經驗累積,校方也積極跟公益團體合作,讓同學能夠走出校園,增加實戰經驗。曾主任認為:「練習的對象是同學,與練習的對象是真正的民眾,那種感受是不太一樣的。」
經過三年級下學期與四年級上學期兩次實習期間的業界接觸,學生會在四年級下學期回到校園,讓老師們幫忙就這段時間的疑難雜症進行解答,確保幫助同學完成進入業界的準備。
寬廣未來 提升產業地位
視光學系同學們畢業後會往哪些類別的公司就業呢?曾主任與我們分享,從視光相關科系的學生畢業大多以驗光所居多,眼科也是其中的選擇,甚至會在進入業界許久之後選擇自行創業。此外,少部分的同學會進入鏡片、儀器與隱形眼鏡相關的廠商就業,主要擔任研究人員與教育訓練人員,將視光專業知識發揮在相關的產品研發與銷售,自是產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棟樑。當然,除了就業之外,也有同學會選擇在台灣或是國外繼續深造進修,預計未來擔任教職。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同學在畢業之後,都會進入視光產界服務,成為下一代的生力軍。
言談中,曾主任也表示亞大視光的願景目標就向國外發展完備的視光產業看齊,將眼科與視光連結,全面照顧民眾的視力健康。並補充道,亞洲大學董事長蔡長海博士身兼亞洲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與兩間大學醫療體系的董事長,在產學相輔相成的背景資源下,學校積極發展相關設備,以提高大家對於視光學系與視光人員的專業與認可為主要目標。
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刻,曾主任認為台灣視光界正在因應市場努力轉型中,在這個過程,國外已發展幾十年的制度與市場相當值得我們借鏡。他也勉勵台灣的視光夥伴們能夠一起提升專業,進一步教育民眾,推廣宣導視光人員的專業,逐漸轉型為醫事專業人員。相信只要團結一心,視光產業就有可能往更好的未來邁進。
完整專訪影片: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