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21年六月開始的三級警戒嗎?根據資料統計,整體零售業在三級警戒時衰退程度高達13.3%,其中,百貨相關產業衰退幅度高達64.7%,服飾相關零售業亦高達53.9%,在在可以看出疫情對於第一線零售業的影響甚鉅。
雖然對零售業影響巨大,但對於眼鏡的零售業,其中的問題可說是更加複雜。台灣本來就是高近視人口比例的地區,加上疫情期間居家上班,工作全靠網路往返與線上會議維持溝通,對眼鏡配戴的舒適度與應對長時間接觸3C的機能鏡片需求激增,在慘澹人氣的同時,又有全新商機奮起,要如何把握?可能是值得整個業界一同探索思考的大哉問。
疫情的海嘯在近兩年席捲世界,隨著情況逐漸發酵,方方面面的改變了全球的未來。生活模式、經濟發展在短時間內發生了以往需要幾十年才會發展的景象。隨著疫情趨緩,市場恢復生機的同時也徹底的改變其樣貌,經濟學者認為,這是繼世界大戰、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後又一次的「新常態(The New Normal)」意指在經歷大型變動後的世界將會經過重大改變,雖然已經歸於平靜,但早已與事件發生前有著巨大的不同。
對於零售鏡店來說,越早體悟到後疫新日常的發生,並且對此思考出因應之道,將是在新的市場趨勢立足的最好方法。根據目前鏡店可能遇到的狀況,我們彙整成三個重要趨勢,值得業界夥伴一同關注,並從中發揮出新商機。
自從快時尚鏡店進駐台灣,嚴重被壓縮的本土鏡店早已經歷重大挫折,疫情的衝擊更是雪上加霜。對比疫情更早發酵的西方諸國,我們可以看到,若是主要經營街邊客戶的店家生意容易隨著人潮起落,但若是將客群定位為社區民眾,採取「完全預約制」的鏡店來說衝擊較小。
於是在市場的潮湧之下,建議可以專注在如何為顧客創造良好的個人體驗,如何讓每一個來鏡店的客人都能感受到賓至如歸的購物體驗,進一步讓顧客對店家產生高度認同,甚至培養出對店家的忠誠度與情感連結。
趨勢二:品牌忠誠度將逐漸失靈
承接上點,即使客製化服務能夠讓顧客產生認同,但隨著自由市場的發展,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將會不容易保持,要能夠持續保有已有客群,就要不斷地更新店家的宣傳方式與增進服務品質。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快時尚鏡店的崛起,正是因為其透明化的價格與快速便捷的服務吸引大量客群。
要讓消費者對價格無感當然不可能,在無法以價格競爭時,重點就是要做出「差異化服務」,吸引不同客群,當消費者更在意量身訂做的專屬服務,只要鏡店能夠發揮出自身特質並吸引合適客群,相信自然能夠在艱困的環境下創下佳績。
趨勢三:社群媒體經營的重要性提升
如今的時代早已不只靠口耳相傳建立口碑,或者說,不靠「實體」的口耳相傳。社群媒體的無遠弗屆,讓零售業又多了個不知是喜是憂的新戰場。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零售流通業專業媒體Retail Dive曾做出調查,指出超過七成的七八年級生都認為「社群媒體」對於購買決策扮演者關鍵腳色。
危機即是轉機,面對這樣不同以往的後疫新常態,鏡店業者不妨考慮從產品出發的銷售轉為以客戶為重點的經營方針,在暗潮洶湧的全新市場中闢出一條蹊徑。普遍認為,零售業的廣告效益著眼點並不在於廣告的轉換率,而是如何生產出讓消費者能夠認同並鐵轉貼的擴散效應。因此,唯有將自身品牌清楚定錨,並掌握目標客群進行擴散,自然能夠在紛亂的市場中找到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