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隱形眼鏡建立專業未來Shape the future with contact lens in your hands!
時間 : 08/ 13 (六 ) 08:20-16:20
地點 : 台北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6樓
【 講師介紹與課題大綱 】
【講師簡歷】
【講題摘要】隱形眼鏡產業的紫微斗數
【講師簡歷】
【講題摘要】兒童配戴隱形眼鏡
【講師簡歷】
【講題摘要】兒童配戴隱形眼鏡
【講師簡歷】
【講題摘要】乾眼症的最新醫療治療發展
【講師簡歷】
【講題摘要】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乾眼診所參訪
【講師簡歷】
朱筱桑醫師目前為台大醫院眼科部角膜次專科主治醫師與臨床助理教授,個人專長為特殊隱形眼鏡驗配、角膜感染、眼表面重建以及細胞治療。
朱醫師自2015年起擔任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屈光與矯正委員會委員,從事屈光課程再教育工作經驗豐富。朱醫師於2013年曾短期至美國密西根大學Kellogg眼科中心進行低視能與隱形眼鏡驗配訓練,目前已發展台大醫院眼科部特殊隱形眼鏡門診十年,具有豐富的圓錐角膜、雷射近視手術後以及眼表面疾病隱形眼鏡驗配實務經驗。
除屈光相關臨床與教育經歷外,朱醫師亦發表過數篇與隱形眼鏡驗配及角膜感染相關論文。
2018年朱醫師曾獲得亞洲角膜學會獎學金至東京齒科大學市川綜合醫院及京都府立醫科大學進修眼表面治療;2021年則獲得教育部公費進修至美國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一年的角膜細胞生物學基礎研修工作。
上述經驗讓朱醫師對角膜細胞治療非常有興趣,目前在科技部計畫支持下積極進行體外擴增的輪部上皮細胞層移植研究。
【講題摘要】
隱形眼鏡的驗配與使用,與眼表面健康及功能的維持息息相關。本課程將眼表面依組織結構區分為眼瞼、淚液層、結膜、角膜,分開探討隱形眼鏡使用可能造成的併發症與處置。
我們會先釐清受到隱形眼鏡影響的組織,簡述可能產生的症狀與徵兆,解析其生理病理機轉,最後再依實證醫學證據討論治療,並輔以臺大醫院的相關治療經驗案例分享。課程中將特別強調嚴重併發症如感染性與非感染性角膜潰瘍、內皮細胞減損的處理與預防措施。
本次課程預期能提供簡要但全面的隱形眼鏡相關眼表面併發症彙整,並深化聽眾對相關併發症的處置核心概念。
【講師簡歷】
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眼科中心業務院長,副主任醫師
國際近視防控和角膜塑形學會資深會員FIAOMC
上海眼視光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臨床視光與眼保健專業委員會委員
亞洲眼視光執業管理協會(AOMA)專業事務委員會委員
【講題摘要】了解角膜地形,散光的檢查
1.角膜地形圖的基本原理,在接觸鏡驗配中的應用
2.角膜地形圖的初步閱讀和理解:顏色、讀圖模式、尺規、e值的意義
3.角膜地形圖測量的影響因素
【講師簡歷】
湯偉健先生是新加坡Eyesight.sg, VISION-FIRST 診所負責人及現任新加坡視光學協會會長。他也是新加坡衛生部和國家近視預防計劃、健康促進委員會的臨床視光諮詢小組的成員。
他畢業於Salus大學,獲得視光學學士學位,並為不同的隱形眼鏡公司和教育機構提供諮詢並擔任多個顧問小組成員。對湯健偉先生來說,眼睛健康是不容妥協的。
湯偉健致力於促進患者的視力眼保健,希望患者能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並熱心倡導視力眼保健,並希望能消除可預防的失明。
【講題摘要】散光隱形眼鏡的驗配
作為驗光師,我們有時對患者的散光矯正考慮得太少。為了我們自己的方便,我們有時會用更高的等值球面度數掩蓋它們,但我們沒有充分考慮到給患者帶來的不便。
本講座將審視專業人士如何透過不同隱形眼鏡選項來幫助矯正散光而改變患者的生活。軟性鏡片、拋棄式隱形眼鏡和訂製鏡片、不同設計的穩定方法、何時使用RGP。
【講師簡歷】
楊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眼科副教授、四川大學眼視光學博士、香港理工大學訪問學者、國際角膜塑形與近視控制學會資深會員(FIAOMC)、國際隱形眼鏡教育者學會資深會員(FIACLE)、四川省國際醫促會眼視覺保健專委會委員、四川省康復醫學會低視力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眼視光學學會理事。
就職於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從事眼視光學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擅長屈光不正的檢查及處理、接觸鏡驗配。工作後以第一作者在國內外眼視光學專業期刊上發表論著15篇,主持省市級科研專案4項,以主研身份參與省級科研專案7項、國家級或校級教學科研專案6項,參編教材專著6本,獲專利2項。
【講題摘要】中國人群長期配戴硬式隱形眼鏡是否會造成繼發性眼瞼下垂?
既往研究顯示,長期配戴接觸鏡,尤其是硬性接觸鏡,可能會引發繼發性上眼瞼下垂。本次彙報的研究旨在探討中國人群長期配戴硬鏡是否會引起繼發性上瞼下垂,比較採用不同摘鏡方式(擠壓眼瞼法、吸棒法)的硬鏡配戴者的眼瞼功能是否存在差異。
本研究共納入135例研究物件(45例RGP配戴者、45例ortho-k配戴者、45例框架眼鏡配戴者),採用客觀和主觀檢測方法評價三組研究物件的眼瞼功能指標(上瞼緣角膜螢光距離、瞼裂大小、上瞼提肌肌力)。
研究結果顯示,中國人群長期配戴硬鏡(良好配適狀態)後未出現繼發性上瞼下垂。RGP配戴者戴鏡狀態下眼瞼功能較摘鏡後低,可能是因為鏡片在眼內時的適應性反應。RGP配戴者摘鏡后,上瞼緣角膜螢光距離與瞼裂大小低於框架眼鏡和Ortho-k配戴者,可能是因為日戴RGP瞬目時,鏡片對上瞼的慢性機械刺激。
【講師簡歷】James S Wolffsohn
James S Wolffsohn 自2000年起擔任英國阿斯頓大學視光學教授,曾任生命科學學院副執行院長、副校長,現任視光學學院院長。在被任命為阿斯頓大學之前,Wolffsohn 教授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臨床研究員。
James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眼科儀器的開發與評估、隱形眼鏡、人工晶狀體和淚膜。他是國家級教學研究員,曾發表了280多篇經過評審的完整論文,並在眾多國際會議上發表過論文。同時,James也是英國隱形眼鏡協會的學術主委,曾任主席,也是TFOS DEWS II 的協調員和小組委員會主席,並且是BCLA 隱形眼鏡循證學術報告(CLEAR) 的主席。如今,他是國際近視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Myopia Institute)的首席科學官,並擔任其白皮書的聯合主席。
【講題摘要】中國人群長期配戴硬式隱形眼鏡是否會造成繼發性眼瞼下垂?
運用實證醫學在隱形眼鏡專業服務涉及發現、評估和應用研究結果,作為處置的基礎。這些決定應依問題的相關研究的可信度以及專業人士的經驗以及患者的偏好和環境來決定。
本演講將回顧和總結過去的研究證據,這些證據可用於了解軟性和硬性隱形眼鏡的歷史和症狀、前眼部健康檢查(包括眼用染料的使用、分級量表、成像技術和眼瞼外翻),隱形眼鏡選擇(包括選擇最合適的鏡片參數、鏡片形態和材料選擇所需的眼表測量)、鏡片服貼度評估、處方(戴上和摘除、適應、護理方案和清潔說明,以及透過鼓勵遵從性來極大化降低鏡片配戴的風險)和後期護理程序。
本演講還會討論隱形眼鏡的未來應用,例如藥物輸送甚至擴增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