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提供: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副教授孫涵瑛
・會議贊助:卡爾蔡司
蔡司自2018 年正式直營台灣市場以來, 關注孩童眼視健康不遺餘力,秉持企業責任與使命,最早投入兒童近視管理鏡片研發, 提供業界最全方位且多元的近視管理鏡片, 以滿足各種生活型態的孩童眼視需求。作為全球兒童近視管理的領導品牌,蔡司推動近視防護網的重要黃金三角:醫學、光學、行為學,攜手專業眼科醫師、驗光師與家長, 共同站在最前線為孩子的健康視力把關。
為此,蔡司總是積極參與國內外各大眼視光領域的研討會,期盼將國際間最新的論述、最頂尖的研究成果帶進台灣,讓驗光人員在執業之餘,也能保持超越的視野,成為民眾的視力保健守門員。
2023 年1 月15 日,第一屆兩岸眼視光研討會於台北舉辦。蔡司特別邀請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副教授孫涵瑛,以〈近視管理鏡片進展〉為題進行演說。孫教授對於孩童近視管理有很專精的研究,於會中深入淺出地分享近視管理鏡片的特殊設計理論。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副教授孫涵瑛分享近視管理鏡片進展
孫涵瑛副教授整理近年兒童近視控制鏡片的設計與相關研究發表。在數位時代下,3C 產品將兒童近視問題推上公共衛生不容輕忽的一大議題;火上加油的是,新冠疫情衝擊全球,導致學童戶外活動銳減,近視速度也急遽增加。2021 年發表在JAMA Ophthalmology 的文章便指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學童近視度數顯著性的提高,尤以6 至10 歲的學童最為明顯。這個年紀的孩童處於近視發展的關鍵時期,屈光狀態對環境的變化也更為敏感。
在兒童近視管理上,屈光矯正與近視控制缺一不可,傳統的兒童鏡片多以屈光矯正為主,尚須搭配睫狀肌麻痺劑與用眼習慣的改變;隨著不斷研發與創新,新型態的兒控鏡片如雨後春筍,帶給孩童更多的福音。
目前控制近視發展的理論,以「調節遲緩理論」及「相對周邊離焦理論」為大宗,也是兒童近視管理鏡片設計的基礎。依調節遲緩理論設計的漸進多焦鏡片,改善學童看近物時,焦點落在視網膜後方導致眼軸增長的狀況。在2014 年便有兩篇研究先後指出, 以ADD+1.00D 及+1.50D 的雙光或漸進多焦眼鏡,可以有效控制學童度數增加,但視力清晰與眼鏡適應性上都與單光眼鏡無異。
而以周邊離焦理論設計的鏡片,藉由矯正周邊離焦的狀況,減緩眼球軸長的進展。2022 年在英國眼科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指出,多區正向光學離焦鏡片也有效控制兒童近視進程,效果不僅優於單光鏡片,且在單光鏡片轉換成這種設計的鏡片兒童中也有明顯差異。同樣於2022 年發表在JAMA Ophthalmology 的研究則指出用高度數非球面微透鏡矯正周邊離焦,在近視控制上除比低度數非球面和單光鏡片更有成效外,越長的配戴時間也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兒童近視管理考量的因素甚多,除了正確且足度矯正可以提供孩童清晰的近視矯正外,鏡片功能區的大小和度數增加的設計, 對控制近視的功能同等重要;然而學童配戴眼鏡的遵從度,也在近視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此與眼鏡配戴的舒適性息息相關。中心區的清晰影像、中心軸的視野,甚至眼鏡美觀,都影響著孩童對於眼鏡配戴的順從度。
台灣近視率一直居高不下,也是亟需驗光人員帶領民眾一同重視的議題。蔡司十多年來在兒童近視管理上不斷耕耘,在鏡片上不斷創新研發,希望帶給孩童更健康的眼睛、更光明的未來,更期望成為驗光人員堅強的後盾,攜手共築「兒童近視防護網」,守護未來主人翁的美好人生視野。
蔡司展示全方位兒童近視管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