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眼鏡雜誌》是以台灣眼鏡人員為發行對象的專業刊物。
至今已發行超過35年
《當代》秉持著服務眼鏡業界的信念,以業界新聞、品牌報導、潮流資訊、專業新知為內容,成為眼鏡職人的案頭良伴。
《當代》的成立故事
緣起
1980年,世界著名的國際視力光學檢驗聯盟IOOL在日本名古屋舉辦了一項國際會議,台灣業界有十幾位同行組團前往參加,當他們有機會觀察國外眼鏡業的各項活動時,令他們不得不嘆服的是,一些先進國家在眼鏡科學及技術的發展上,已到了極為精細密集的地步,對於一般視光生理知識的傳播,也己經做到極為普遍,例如在會場上,單單日本的眼鏡雜誌就有十多份,歐美各國的更是不在少數。反觀國內當時雖已有五百萬的眼鏡消費者,但卻沒有一份真正的專業性雜誌。 因此包括吳泰雄、游曉洋、林志信及李嘉陵等人,遂倡議集資獨立創辦一份屬於台灣眼鏡業界的專業刊物,有計劃的自國外引進最新的知識、技術,與報導國外業界動態,更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就學術、技術、經營等發表宏文。於是在1981年10月創辦了「當代眼鏡雜誌社」,由吳泰雄任發行人、游曉洋為社長、眼科醫師陳志慶任副社長、總編輯由李嘉陵擔任,以「台北市鐘錶眼鏡商業同業公會」會所(台北市中華路一段202-3號3樓)為社址。
胡適博士說:「要害一個人,就勸他去辦雜誌」,創辦一份雜誌的艱辛,不是局外人所能理解的,尤其是辦一份以『專業』為訴求的雜誌,特別是眼鏡行業包羅了光學、醫學、物理、材料、藝術等學問。「當代眼鏡雜誌社」從1981年10月10日創辦『當代眼鏡雜誌』以來,在國內外眼鏡業界的鞭策下不斷前進,至1984年三週年慶,共出版了23本月刊、五冊叢書,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當代眼鏡雜誌』在業界光風一時。但這段期間也不斷調整領導階層:1983年4月副社長由原任總編輯李嘉陵升任,總編輯一職先改為許家源接任,至1983年8月再改由林玉瑛。到了1984年8月時社長改聘林志信擔任。
1986年到1994年
「當代眼鏡雜誌社」從成立之初,即與眼鏡界結下了不解之緣,從眼鏡界的風光時期、衰退時期、淡季、旺季等,『當代眼鏡雜誌』都陪同度過了。就像一般雜誌社都會遭遇到的:經營的難處、成就是否被肯定、以及價值感的不易建立等等問題,讓『當代眼鏡雜誌』也經歷一波波的挑戰,幸好「當代眼鏡雜誌社」都百折不撓的闖過了。
1986年3月「當代眼鏡雜誌社」再度重組人事組織,發行人仍為吳泰雄、社長為林志信,增加了新的生力軍管理總監陳清輝,原有之部份成員離開,並將原有之商標自4月起改換新的。 陳清輝:彰化縣員林鎮人,曾任台灣美國光學公司、普士倫公司營銷總經理、東貿光學有限公司總經理。自他加入「當代眼鏡雜誌社」經營團隊後,整個『當代眼鏡雜誌』的文責、經營事項,一應由其負責,由吳泰雄、林志信交棒續跑。
「當代眼鏡雜誌社」為擴大發展,於1987年2月遷移社址到台北市仁愛路二段98號7樓,4月份成立美術設計部,為業界提供設計、出版等各項服務。1988年開始出版『台灣眼鏡指南』、代理各項國際性展覽會、組織考察團到大陸、東南亞考察眼鏡投資環境。1989年創辦『台灣鐘錶眼鏡月刊』。
1991年8月再擴大了整個組織規模,除了原有的『台灣鐘錶眼鏡雜誌』、『台灣眼鏡指南』外,『當代眼鏡雜誌』的發行網也轉以消費者為主要對象,並增加出版『當代眼鏡雜誌工業貿易版』,另外還應邀為台灣省鐘錶眼鏡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出版『92’台灣區鐘錶眼鏡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年鑑』、幫眼鏡人連鎖同盟出版『眼鏡人』刊物等,希望能走向更廣闊的天空。
1995年到2001年
1995年5月「當代眼鏡雜誌社」再搬移到現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61號2樓,並於1998年5月正式成立公司『摩登出版社有限公司』。除了仍每月出版『當代眼鏡雜誌』、每年出版『當代眼鏡指南』、代台北市眼鏡商業同業公會編印『台北眼鏡會刊』外,期望以正式的出版公司型態能為業界提供更多的資訊及服務。